第四章第2、3节学案一学习目标和重点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4、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5、掌握区分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方法。6、理解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二学习指导本章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看书:P65-67文字及图)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膜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_____________。4.1959罗伯特森年提出:生物膜都由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构成。5.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还有少量多糖)2.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双分子层(亲水头部朝外,疏水尾部朝内)。3.蛋白质分子有的__________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____________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_________整个磷脂双分子层。4.膜的结构特点:具有_________性(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________的)。5.膜的功能特点:_______________。(三)自学归纳(四)、常见的物质(小分子、离子)跨膜运输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特点、举例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逆、顺浓度高浓度→低浓高浓度→低浓低浓度→高浓度1.桑格、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②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③蛋白质分布:覆盖、镶嵌、贯穿④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⑤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⑥糖被(糖蛋白):位于外表,有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梯度)度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代表例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五)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细胞膜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和多糖构成;2.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可以流动,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被;4.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数目的不同,决定了出入细胞的物质种类和数目的不同,体现出细胞膜在物质交换中的选择透过性。5、特殊方式的跨膜运输问题①高等动物细胞分泌蛋白从合成、运输到排出细胞外通过膜的层数应为0层,因为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通过内吞和外排作用,不穿过膜。②细胞核内外的大分子如蛋白质、酶、信使RNA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这种方式也并未通过膜结构。第四章第2、3节基础知识达标一、选择题1.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2.下列关于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消耗能量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进行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4.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是()。A.全部为主动运输B.大部分为扩散作用,少部分为主动运输C.全部为扩散作用D.少部分为扩散作用,大部分为主动运输5.从细胞膜的特性来看,下列物质中,不能正常通过细胞膜的是()。A.水和尿素B.氨基酸和葡萄糖C.性激素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