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大突围--时代、企业、人物序曲:先生们,是该再谈谈战略的时候了!再一次这一批企业喧嚣于"家电造车"的热潮,在"国退民进"的并购狂欢中意气风发……而感应于一个大变局时代的降临,相当多的家电出身的中国大企业,及其"领袖"又发布了未来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战略宣言。但他们所期望的标杆与自己的选择是否能够同行?由家电出身的大企业"流行"的路线无非如此:一个是在所谓世界工厂的构架中生存,结合中国廉价的劳力资源,成为世界组装的中心;一个就是转向产业多元化,进入IT、手机、汽车、房地产,甚至金融、媒体。在没有能力主导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大变局的背景下,就只有抓住其他产业高速增长的曲线。这似乎解决了这一批企业至为关键的战略问题。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真正的战略大突围已然紧迫。曾经与国家战略携手共进的企业战略,已然面临非常之挑战。在国际上,跨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贸易壁垒出现,欧美频频祭起"反倾销"的大旗,对中国企业海外战略空间进行挤压,对中国企业低成本扩张进行阻击。背后深层的动因是中国崛起与世界传统资本主义诸强体系的矛盾和冲突,遏制与反遏制将是一个长时段的主题。这不是"和平崛起"的姿态能够消除的。而在国内,陷于价格混战中的这一批企业,也没有多大战略回旋的余地。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西部和农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弱势地位,对于中国企业国内战略空间的挤压。这是中国20年变革史,国家发展战略缺陷――以挤压农业、农民、农村而获得城市、工业、市民的发展道路,所付出的代价。尽管,最高层关于农民增收的《意见》已经出台,但一个跨度为10年以上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失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格局。应该说,"中国制造"遵循的低成本(廉价)竞争战略,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反过来制约了中国国家与其企业群新的战略空间。以贫穷农村源源不断产生的廉价劳动力,与组装工业的生产体系和企业哲学结合,必然达到它的限度。中国家电企业曾是与国家战略,结合最为紧密的行业,以所谓最经典的中国竞争优势――低成本,在全球确立了某种市场攻击力,甚至于为中国成为所谓"世界工厂"贡献颇多,奠定了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制造"对跨国军团最初反击,家电企业的旗手成为民族产业的翘楚……一大批政经人物将其演化为一个优美动听的关于中国竞争力的政经哲学,并为此描述了美妙的未来图景。但告别的时代的确到来了!如果讨论中国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选择对中国企业战略空间的挤压,情况还不止这些。在这个国家犹疑、摇摆于是以国家扶植的大企业集团还是以自由竞争的企业,应对国际化挑战时,企业产权改革在20年市场化进程中滞后。一大批身份模糊的企业人物,长期在政治与市场之间游走,在中国传统的权谋与学习世界级企业传统之间犹疑。这让他们不仅不能在价值观上回归到企业的本原,去思考组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而且也难以真正跻身于创造历史的企业家行列。而在"外资崇拜"的潮流下,跨国公司在各地争相出台的优惠政策下,在中国从容完成战略布局,中国的三大经济力量的框架面临战略失衡的危险。改革开放之初,所奉行的"市场换技术,市场换资本"的外资政策及其哲学必然走到尽头。廉价的"中国制造"模式正在为全球跨国公司所掌握,并且成为其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竞争的利器,甚至成为中国与美国等贸易摩擦和争端的实际制造者。而近期不断爆发的中外企业知识产权官司,都预示着跨国巨头开始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强力维护,中国人寄希望于在一个以复制和低成本扩张赢得未来的混乱时代必然结束。大突围的紧迫性加剧了。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战略都面临重大转型。在中国大的政经变局中,如果说有什么亮点,就是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现在开始凸现出来。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能大规模突破。一个是可以终结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群雄割据的状态。在国内的确可以大展整合兼并的大旗。但这样的政策利好的信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息,能不能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