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人才国际化体系实现分析报告一、人才国际化的内涵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加快,**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多。**作为中国乃至国际重要经济城市,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人才,一个人才可以创造一个产业,一批人才更可推动一批产业发展。以这种“人才为本”的理念延伸,人们已渐渐意识到:培养、教育人才是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知识经济的前提。人才国际化,简单地说,其内涵就是指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力资源规则和惯例,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全面参与国际间人才分工和交往的过程和状态。具体地说,是指在人才管理和开发的过程中,以培养跨国工作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为基础、以吸引和使用国外人才为重点、以开放型思维和全球性观念为导向的人才开发战略。人才国际化包含了不断地使用国际化人才和培养现有人才达到国际化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两个层面。其蕴含了以下几点:其一,人才国际化的目标是要充分培养和使用国际化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大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其二,途径是采取培养和引进的双重手段,前者有利于做到国际化人才的独立自主,后者有利于缩短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时间和增加跨文化优势;其三,实施人才国际化的前提是要有开放型思维和全球化观念,使自己主动地溶入全球化浪潮。二、**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一)**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人才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对人才国际化怎样进行量化,需要基于人才国际化的内涵和外延设计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国际大都市人才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也就是要建立有国际标准的和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具体地说,要遵循如下准则:1、国际性和科学性。指标的设置必须以人才国际化的内涵第1页共13页和外延,以及人才国际化的特征为依据,在指标的构成、评价方法的确定、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上,均符合国际准则和惯例,增强指标体系的国际通用性和科学性。2、可比性和一致性。目前,在人才国际化方面,统计指标的信息和统计指标的构建存在不少空白,这对指标的选择和数据的采集等方面造成很多困难。在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上,参照国际上人才评价的规范指标,尽可能地与国际上通行做法保持一致,以便于在中外国际大都市之间进行比较。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的设立既要考虑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又要适合中国国情和**市的特点;既要把眼光放在世界范围的高度考察人才国际化问题,又要立足于**市目前的人才国际化的现状。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考虑体现人才国际化的内在要素和影响人才国际化的外在要素两大类指标。内在要素指标体现人才国际化的现实状况,包括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创新能力,其中,人才创新能力是一类核心要素。外在要素体现人才的未来竞争力,包括人才使用效益、人才状态和人才环境,其中人才环境是一类核心要素。每类指标包含若干子指标,共有42个子指标。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构成。(二)**人才国际化十大核心指标上述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描述和反映了**人才国际化的基本态势,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指标体系。然而,为了更直观、更简洁地勾画出**人才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状况,在此,经反复筛选,并考虑到数据的易获性,提出**人才国际化的十大核心指标,它们是:(1)研发人员数占从业人员的比例;(2)在校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数占在校学生比例;(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4)熟练使用两种语言以上人口占5岁以上人口比例;(5)常住外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6)研发支出占gdp比例;(7)国际组织数;(8)海外企业数;(9)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0)人均卫生费用支出。需要说明的是,这十大核心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和可获性等原因,才选择上述十大指标。这些第2页共13页指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才国际化的程度。有些指标,如外国留学生在沪人数等,它们也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城市人才国际化的状况和水平,但由于目前尚无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