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容说课第一,本框的主要内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它理论性很强,内容丰富,又很概括、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教学方法就以讲授为主,读、议为辅,并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引发学生兴趣,力求化难为易。第二,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初步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2)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学重、难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读议为辅的方法,因为本课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内容丰富。讲授中注意巧用事例,深入浅出,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说明力和感染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孙龙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白马非马”是他著名的论点,这里他只看到了白马与马的差异性,而没有看到同一性,因而他走向了错误的诡辩论。白马与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无论白马还是黑马、黄马等各种各样的马都是一种特殊的马,而马则概括了所有马的共性,白马尽管特殊,但仍然是马。这说明白马不仅有它的个性(即特殊性),还有和其他马共同的地方,即共性。在哲学上,这种共性就叫做矛盾普遍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板书)[师]前面我们学习过矛盾普遍性及方法论,哪们能回答?[生]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它的方法论要求是坚持两分法、两用心爱心专心1点论。[师]很好,其实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一是同学刚刚回答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讲的是所有事物的共性——都具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二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它对这类事物来讲也可以叫矛盾的性。我们这节课讲的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第二种含义。那矛盾的特殊性又指的是什么?[生]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的方法论要求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师]Verygood.这节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一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在明确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它们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生](纷份回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二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板书)[师]如何体现的?[生]第一,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1)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板书)[师]如何理解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父亲病了,非常想吃水果,孝顺的儿子为他买来了苹果,他说:“不吃,我想吃水果。”儿子又为他买来了梨和香蕉,他仍说:“不吃,我想吃水果。”最后,儿子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位父亲能吃上他所想吃的既不是苹果、也不是梨和香蕉等具体水果的水果吗?显然不能。为什么呢?我们来共同找一下原因。(多媒体打出下图,结合图示分析)苹果(能吃的含水分较多的苹果树的果实)梨(能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梨树的果实)香蕉(能吃的含水分较多的香蕉树的果实)水果是普遍性,苹果、梨等是特殊性。水果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苹果、梨、香蕉等各种不同的水果之中,它绝不可能离开苹果、梨、香蕉等特殊性而单独存在。这就是说,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