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③,则军士惑④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⑤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⑥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②縻(mí)军:束缚军队的行动。③政:政务。④惑:困惑。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各种战法。⑥虞:准备,戒备。⑦殆:危险。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2)知胜之道也道:___________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B.辍耕之垄上C.前人之述备矣D.夫将者,国之辅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忠之属也。翻译:(2)辅隙则国必弱。翻译:7.请你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答:西城一模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6-9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下列词语中的“患”与“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患得患失B.防患未然C.医患关系D.欲加之罪,何患无辞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翻译:9.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从战国的屈原,到南宋的文天祥,再到晚清的谭嗣同⋯⋯他们都曾为“义”而献身。文学作品中也有着许多为“义”献身的英雄形象。请举出《红岩》中的一位革命者,说说“舍生取义”在他(她)身上的具体表现。(2分)答:海淀一模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