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结合资料,理解影响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资料,掌握区域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区域认知)3.掌握合理规划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地协调观)4.根据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城镇功能区设置的合理性及发展变化。(地理实践力)一、乡村和城镇1.乡村:一般是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2.城镇:一般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1.乡村内部功能区类型:按照功能划分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生产区等。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公共空间周围一般是居住区,再往外是生产区。(2)居住区: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3)生产区: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三、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特征(1)特点:与乡村相比,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复杂,组成要素多,空间结构完整清晰,类型多样。(2)功能区形成:――→――→2.城市主要功能区(1)商业区①组成:商业街和各种商场。②位置: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线旁。大的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中小城市商业区多在城市中心区内。③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率高。④中心商务区位置:一般位于大城市的市中心。特点(2)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②组成: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③分化:呈现不同级别的分化。(3)工业区①位置: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1②工业区位置影响环境:远离住宅区,并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易错提醒](1)城镇各功能区没有严格的界线,每个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兼有其他功能。如在住宅区中可能有商店、幼儿园等。(2)城镇的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比重最大,商业区占地面积最小。3.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含义: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形成原因①历史原因:城市发展初期形成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功能区。②经济原因:城市中心土地价格昂贵,一般为商业区。随着距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远,土地价格逐渐降低,这里通常为住宅和工业的分布区。③交通原因:交通方式和布局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分布与发展。④社会原因:由于各种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⑤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工业区和行政区等。[图表点拨]教材P36图2-1-16,该图展示出:(1)纵坐标表示地租高低,横坐标表示距离市中心距离,原点代表市中心。(2)图中三个图像分别代表商业、住宅和工业付租能力随距离的变化。(3)商业、住宅和工业付租能力都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下降,但三者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这样自市中心向外依次形成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4)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方便人们购物,也方便工人到工厂上班。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1.要求2.意义(1)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城乡。(2)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城乡。(3)处理好各种关系,建设和谐的城乡。(1)乡村一般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3)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4)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5)下列城市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提示:(1)×城市一般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区狭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布局,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3)√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主要影响现代城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