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6课黄河(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黄河不同河段所采取的治理措施。2.运用资料说出如何对黄河水能、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重点】黄河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读图、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音乐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欣赏、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导入(一)教师绘制黄河干流示意简图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知识:1、黄河流经的地形区;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3、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二)引入新课:4.黄河含沙量大会带来什么危害?借助简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知识,认真思考、回答问题:1.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2.黄河上中游分界点: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河南的旧孟津。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下游——形成地上河3.黄河中游河段含沙量大增是因为中游黄土高原: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所为。4.黄河下游因泥沙沉积易形成“地上河”而导致黄河一遇洪水便容易决口,给下游地区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对黄河进行治理。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三)新课学习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综合治理1.教师据黄河干流示意图,并结合流经地形区启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要求:同学们,假如你们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你们应如何治理黄河下游的水患?(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据老师引导、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明确并识记:对黄河下游的洪水,不能只在下游治理,关键是采取措施控制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因此:1.治理水患的根本措施:在上中游,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在下游,特别是“地上河”河段,不断加固黄河大堤,并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学生归纳结果,小结:1.黄河治理成果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叠加,通过大屏幕展示):2.加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在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打坝淤地等生物措施与修建水利设施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承接:黄河除易引发水患外,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治理?(从而引出“凌汛”和“断流”的问题)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材料“黄河凌汛”:(1)明确凌汛的含义。(2)找出发生凌汛的河段。(3)凌汛发生的时间。(4)凌汛造成的危害。(5)分析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据老师引导、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明确:2.(1)凌汛是一种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2)在图中标注发生凌汛的河段:上游的甘、宁及内蒙古的河套一段、下游的山东境内。(3)初冬和初春季节(尤其是春通过读文及图、观黄河综合治理成果(6)如何治理?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9材料“珍贵的黄河水”及“断流”问题:(1)造成断流的原因有哪些?(2)应如何解决?(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巡视指导,并根据学生归纳结果予以指正。)季)。(4)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5)与河水流向有关: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6)治理凌汛要采取轰炸冰坝。3.(1)(2)治理断流要有全局意识:节约用水,加大全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力度。察、分析、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承转:我们在治理黄河的同时,不仅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母亲河以它最大的优势来造福中华民族呢?这就是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并举。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黄河的合理开发。合作探究(二)合理开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下面的文及图,并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地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