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四种网络类型:Broadcast:一般为以太网,组播发送协议报文,选举DR、BDRNBMA:FR、ATM等链路层协议;虽然跨接口,不过都在同一网段Point-to-Point:PPP,不选举DR/BDR,把两端端口的类型配置为P2P方式,可以加紧协议收敛,由于不需要再选举DR/BDR了Point-to-Multipoint:手动改成的,多播hello包自动发现邻居,不选DR/BDROSPF五种网络交互报文:_Hello报文:发现及维持邻居关系,选举DR,BDR周期性发给邻居路由器,使用组播224.0.0.5,DR/BDR使用组播224.0.0.6;间隔时间:广播网络10s,dead-timer40s;点到点30s。_DD报文:当地LSDB的摘要内容包括LSDB中每条LSA的摘要;用来确定Exchang阶段的主从关系(空DD报文)。_LSR报文:向对端祈求本端没有或对端的更新的LSA包括本端向对端申请的LSA的摘要_LSU报文:向对方发送其需要的LSA内容是多条LSA(完整内容)_LSAck报文:收到LSU之后,进行确认(是对LSA确实认)内容是多条LSA的报文头OSPF七种协议状态:Down:这是邻居的初始状态,表达没有从邻居收到任何信息。在NBMA网络上,此状态下仍然可以向静态配置的邻居发送Hello报文,发送间隔为PollInterval,一般和RouterDeadInterval间隔相似。Attempt:此状态只在NBMA网络上存在,表达没有收到邻居的任何信息,不过已经周期性的向邻居发送报文,发送间隔为HelloInterval。假如RouterDeadInterval间隔内未收到邻居的Hello报文,则转为Down状态。Init:在此状态下,路由器已经从邻居收到了Hello报文,不过自己不在所收到的Hello报文的邻居列表中,表达尚未与邻居建立双向通信关系。在此状态下的邻居要被包括在自己所发送的Hello报文的邻居列表中。2-WayReceived:此事件表达路由器发现与邻居的双向通信已经开始(发现自己在邻居发送的Hello报文的邻居列表中)。Init状态下产生此事件之后,假如需要和邻居建立邻接关系则进入ExStart状态,开始数据库同步过程,假如不能与邻居建立邻接关系则进入2-Way。2-Way:在此状态下,双向通信已经建立,不过没有与邻居建立邻接关系。这是建立邻接关系此前的最高级状态。1-WayReceived:此事件表达路由器发现自己没有在邻居发送Hello报文的邻居列表中,一般是由于对端邻居重启导致的。ExStart:这是形成邻接关系的第一种环节,邻居状态变成此状态后来,路由器开始向邻居发送DD报文。主从关系是在此状态下形成的;初始DD序列号是在此状态下决定的。在此状态下发送的DD报文不包括链路状态描述。Exchange:此状态下路由器互相发送包括链路状态信息摘要的DD报文,描述当地LSDB的内容。Loading:互相发送LSRequest报文祈求LSA,发送LSUpdate通告LSA。Full:两路由器的LSDB已经同步。DR选举:1,首先参选的各方都要进入2-way阶段,具有选举资格的路由器列入列表(若无具有选举资格的则停留在2-way状态);2,Hello报文做选票(在Hello报文中标出自己所认为的DR),所有路由器刚开始都认为自己是DR,也都认为自己是BDR;3,优先级最大当选,优先级相似,则routerid(loopback地址)最大当选。先选举BDR,再选DR(华为设备刚好相反)4,选举成功后,新加入路由器,不重新选举。(最先初始化的两台路由器成为DR和BDR)DD字段解释:InterfaceMTU:在不分片的状况下,此接口最大可发出的IP报文长度。I(Initial):当发送持续多种DD报文时,假如这是第一种DD报文,则置为1,否则置为0。M(More):当发送持续多种DD报文时,假如这是最终一种DD报文,则置为0。否则置为1,表达背面尚有其他的DD报文。MS(Master/Slave):当两台OSPF路由器互换DD报文时,首先需要确定双方的主从关系,RouterID大的一方会成为Master。当值为1时表达发送方为Master。DDSequenceNumber:DD报文序列号,由Master方规定起始序列号,每发送一种DD报文序列号加1,Slave方使用Master的序列号作为确认。主从双方运用序列号来保证DD报文传播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注:在Master/Slaver选举中,RID大者优先。OSPF报文头:OSPF直接运行于IP协议之上,使用IP协议号89。所有的OSPF报文使用相似的OSPF报文头部。Version#:OSPF协议号,应当被设置成2。Type:OSPF报文类型,OSPF共有五种报文。TYPE类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