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和总结(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声现象复习和总结一、知识要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3、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 17m。4、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5、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 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 dB 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6、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 90dB,会破坏听力。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9、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推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 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二、典例分析例 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声源一定在振动 C、振动快的物体能够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D、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例 2、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 5.5s 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例 3、一般男同学说话声音大而粗,而女同学说话小而尖,这里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