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河夹峪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第一章总述1-1本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建设本枢纽可使下游重要工业城市河350万亩农田不受淹没,确保国家铁路干线免遭洪水威胁。1-2枢纽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地貌、河流、植物、土壤、气象、温度、降雨、风、交通运输、工矿企业、动力供应和经济发展远景等)冀河流域共包括33个县市,为主要农产区,共有耕地1160万亩,占全流域面积的28%,人口420万,其中8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平均每人耕地约3.5亩。区内灌溉发达,并有渠灌面积137万亩,井灌面积110万亩。其主要农作物在上游山区有高粱、玉米,在下游平原地区有棉花、小麦、玉米等,还有小面积水稻。下游平原地区是清平河流域的棉粮高产区。由于无水控制洪水,使下游350万亩农田受到水灾的威胁。流域上游矿藏种类甚多,其中已大量开采的煤矿就有两处,流域下游有大工业城市一座,国家铁路干线沿东西南北方向通过,还有铁路专线与矿区接通各县均有公路连接,交通比较方便。1-2-1枢纽地区的自然条件冀河为华北清平河系的支流之一,发源于华北嵩山南麓,环绕高山流经带形黄土盆地,然后东流穿过170公里的峡谷而入平原地带,最后注入清平河。全流域面积为27300平方公里。东台以上的第十较高,为1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属于河流上游。在长峡谷的盆地中,四周高山耸立,坡度极陡天然植被存余不多,暴雨来临,常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为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东台至黄庄间为河道中游,多属于峡谷深山区,由于暴雨较多,是洪水产生的主要地带。峡谷以下为广大平原,属于河流下游,是本流域的主要农产区。在下游河口附近,有一泛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历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流急,含沙量大,水流入泛区后,水势骤缓,淤积严重,滞洪作用逐渐减小,加之水流动荡,河槽不稳定,致使决口事件频繁,洪水危害非常严重。本流域大部分地区为季风型大陆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内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是形成洪水的主要原因和季节,而在主要农作物生长区,普遍缺雨,往往形成旱象。由于水量分配不均,旱涝灾害时有连续发生。1-2-2枢纽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冀河流域共包括33个县市,为主要农产区,共有耕地1160万亩,占全流域面积的28%,人口420万,其中8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平均每人耕地约3.5亩。区内灌溉发达,并有渠灌面积137万亩,井灌面积110万亩。其主要农作物在上游山区有高粱、玉米,在下游平原地区有棉花、小麦、玉米等,还有小面积水稻。下游平原地区是清平河流域的棉粮高产区。由于无水控制洪水,使下游350万亩农田受到水灾的威胁。流域上游矿藏种类甚多,其中已大量开采的煤矿就有两处,流域下游有大工业城市一座,国家铁路干线沿东西南北方向通过,还有铁路专线与矿区接通,各县均有公路连接,交通比较方便。2第二章坝址水文特性2-1坝址水文资料的了解程度坝址水文资料相当充足,包括年净流量、洪水流量及特性、河流输沙数据等一系列水文资料,已具备枢纽规划的条件。2-2年内流量变化、洪峰流量及特性2-2-1年内流量变化坝址处平均年径流水量为30.5亿立方米。其中七、八月份水量最大,约占全年的40%,五月份最小。丰。枯水年径流量之比达10倍以上,且水、旱年份时常连续发生。2-2-2洪峰流量及特性通过洪水频率分析,典型频率流量列如下表:洪水频率P%0.010.10.331.02.05.0洪峰流量m3/s1386099007200550045003000从历年流量过程分析,1、2月份水势平稳,3月中旬解冻后稍有起伏,无明显洪峰。4、5月份来水量最小,至6月下旬开始涨水,汛期6至9月,10月以后水势趋于缓落平稳。10-5月中枯水季节2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Q5=280m³/s。2-3泥沙及冻凌情况坝址处多年平均输沙量约500万吨。其中推移质约占10%。规划阶段,根据上游水土保持情况,算得淤沙高程为170.00米。水库淤沙干容重值1.36T/m³,浮容重值0.86T/m³,内摩擦角φ=14°。32-4坝区水文资料水位―库容关系值数表库水位(m)152.5160165170180190195200205库容积(亿m3)00.40.83.443.527.611.0415.2820.64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数值表水位(m)146.0146.5147.0147.5148.0148.5149.0149.5149.6流量(m3/s)502206201300225034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