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郭明义》观后感2014年4月19日,赵圈河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小组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郭明义》,大家感触颇深。郭明义,辽宁鞍山人,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一名普通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XX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XX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影片开头,伴着隆隆的机车声,主人公郭明义出场了,一身典型的施工现场工作服,用英文与一位外国工程师力争一个技术问题。没人会注意到一辆大型重机车的一个小裂痕,外国工程师对其监督下的机车质量之好深信不疑。在一片漠视中,郭明义坚持上报机车的质量问题,多次与外国工程师据理力争,最终他的坚持与认真为企业挽回了损失;影片以郭明义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为主线,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反映出郭明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价值观、幸福观以及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郭明义最为感人之处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是一个被白血病患者称之为爸爸的老好人,一个有着三次福利分房机会最终却让给他人的活雷锋。在他眼里总能够找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在绝望与失落面前他总能挺身而出,拉住别人的双手给别人以信心。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好事很难,郭明义却做到了。通过阅读与郭明义相关的报刊资料得知,郭明义同志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多达6万多毫升;先后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为了帮助身患白血病的患儿,郭明义积极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为了寻找合适的肝细胞为素昧平生的患者配型,他走遍鞍山大街小巷,历时三年,锲而不舍,坚持同患者手拉手,决不放弃,终于用真诚与执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人自己做好事不难,难得是带动许多人一起做。他先第1页共3页后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量达到15万毫升;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郭明义可贵之处还有他对工作的不懈追求。在影片中,他是一个被外国专家誉为最轴的中国人。从部队到地方,从矿山司机到党委干事,从国外专家的翻译到风雨无阻的公路管理员,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刻苦钻研业务,为厂里追回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得到外方公司欣赏,外方专家两次劝他跳槽,并承诺收入可高出他当时工资的67倍,他丝毫不为所动。他负责43公里公路的建设和管护工作,每天步行提前2小时到达采场并坚持了15年,累计献工时间达到1.5万多小时。为了挽救国家财产,面对溃坝危险,他毫不退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鞍钢工人的身影。郭明义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的快乐源于他的付出,不是回报;他的幸福在于帮助可以帮助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虽然在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极其富裕,他的快乐是纯粹的,他的内心是充足的。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作为基层干部,作为一名积极要求进步的党员,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这是这个社会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观看电影《郭明义》就是为了学习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郭明义同志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学习郭明义同志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学习郭明义同志以苦为乐,肝胆照人的思想情怀;学习郭明义同志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工作精神;学习郭明义同志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像郭明义同志一样的先进人物,先进党员,这是时代的召唤,是我们党千秋伟业需要打造的群体风范。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都像郭明义同志一样,时刻把党的宗旨牢记在心里,立足于自第2页共3页己的本职工作,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服务好社会,造福好人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