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第6周星期五共2课时第1节2008年3月28日课题: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讲授过程】用心爱心专心学生学、思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1、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2、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3、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地点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地势高峻气候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钙土)山地草场广布农业的区位选择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业,主要种植小麦。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牛等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用心爱心专心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物。水热配合2、地形(1)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地形类型区:平原-耕作业、丘陵山区-畜牧业一般坡度大于180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2)间接的影响—海拔高度—热量差异—农作物分布的垂直变化3、土壤(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等)4、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5、交通运输6、政策-提供或降低某一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三、人类活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不是绝对的,便也是有一定限度的。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影响(1)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措施[举例]我国天然橡胶的种植原只能种植热带,如我国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种植。而现在培育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到北纬32度的地区。双季稻的种植范围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2)改造不利因素-经济技术条件、投入产出比[举例]运用温室效应原理,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人类活动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自然因素是变化的,但对于社会经济因素而言,又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因为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举例]城市周围形成的蔬菜、肉、蛋、奶、园艺业等生产基地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保鲜、保质,不宜长距离运输,再者长距离运输会增加运费和成本。所以,这种农业区宜布置在城市周围(郊区)。[举例]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方的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用心爱心专心蔬菜。我国建立了全国性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