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进展——香港部长级会议之前今年12月,WTO将在我国香港召开第6届部长级会议。农业谈判依然是此次会议的难点和焦点,各方能否就农业议题达成共识对此次会议的成功和推动多哈回合进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农业谈判历程简介1、多哈历程回顾农业谈判是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WTO新一轮农业谈判是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的继续,目的是要在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的基础上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新一轮农业谈判于2000年3月启动,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3月至2003年9月,主要由各成员提交谈判提案、表明立场和主张,并就各成员提案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磋商,形成成员在三大支柱议题上的基本共识,争取在2003年9月10-14日召开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坎昆会议上就减让模式达成一致。由于美欧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私下达成交易,转而联手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遭到了G20、非洲集团等发展中成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会议无果而终。第二阶段从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即框架谈判阶段。坎昆会议失败后,农业谈判一度处于低谷,WTO取消了原定的谈判计划,但在各方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2004年3月在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休会状态后农业谈判再度活跃起来。经过5次农业谈判会议,特别是最后连续40多个小时的密集磋商,最终于2004年8月1日凌晨达成了农业谈判框架协议(一般称之为7月框架协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框架协议是迄今农业谈判取得的最新阶段性成果,锁定了三年来谈判取得的进展,细化了多哈授权,为下一步模式谈判指明了方向,为尽早完成多哈回合目标打下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框架协议确定的有关未来减让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有助于消除当前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内容较好地平衡和兼顾了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关切,比乌拉圭农业协议有了较大的改进。就我而言,框架协议较好地体现了我重大关切和主张,符合我总体利益。第三阶段从2004年8月预计到2006年底,即“模式”谈判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7月框架协议的基础上,确定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三大支柱领域的减让公式及具体参数,以最终敲定所有成员在关税减让、关税配额扩大、AMS削减、出口补贴削减承诺。目前谈判正处于第三阶段,主要谈判方就谈判的总体进程达成基本共识,即在今年7月份前达成模式初稿大样,年底香港部长级会议达成完整模式(fullmodalities),2006年底前结束本轮谈判。2、目前谈判进展自框架协议达成后,WTO农业委员会从2004年10月开始就谈判涉及的技术问题开始密集磋商,按照特会主席“三道水闸”的谈判方式,成员已就所有议题进行了三度讨论。同时,为在今年七月WTO休会前达成“模式大样”(firstapproximation),各方在上半年通过日内瓦技术层磋商和各集团的部长会议都进一步强化了谈判力度。随着谈判越来越深入、技术性越来越强,难度越来越大,除在非从价税转换(AVE)上基本达成一致外,在其他关键议题上未有实质性突破,各方基本立场没有重大变化,主要分歧依旧。美国和澳、新等凯恩斯集团成员在市场准入仍保持进攻态势,要求成员实质性改善市场准入,消除关税高峰、简化税制;20国协调组(G20)和33国协调组(G33)等发展中成员呼吁发达成员消除关税高扭曲,同时强调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特别是特殊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欧盟、10国协调组(G10)反对以从价税形式约束关税,反对使用瑞士公式等协调化方法削减关税,强调敏感产品是政治问题,必须与关税削减公式同时考虑。特会主席在今年六月提交了一份谈判进展评估报告,对框架后谈判进行了总结和评议,认为在出口竞争和国内支持支柱已具有一定基础,而市场准入支柱则相对分歧较大,主张选择一些要素和分议题进行重点突破,形成共识,以求在7月底形成模式大样。为争取在一些关键议题上有所突破,7月20~29日,WTO召开了贸易谈判委员会(TNC)和总理事会(GC)会议,为7月底前达成农业谈判模式大样作最后努力。由于美国与中美洲6国的自由贸易协定(CAFTA)定于7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