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一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一、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类群细胞类型代谢类型举例细菌蓝藻(蓝细菌)、硝化细菌醋酸杆菌乳酸菌真菌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毛霉等)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噬菌体二、在实验室如何培养微生物1、细菌、真菌:培养基培养;2、单细胞动、植物:培养液培养;3、病毒:培养4、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微生物需要的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是:1.碳源2.氮源3.水4.无机盐5.1.微生物的碳源⑴.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⑵.来源①碳源:CO2;NaHCO3等(型微生物能利用)②碳源: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型微生物能利用)⑶.作用:①构成和一些②有机碳源是异养微生物的2.微生物的氮源⑴.概念:是能够为微生物提供N元素的营养物质。⑵.来源①无机氮源:N2:(能利用)NH3:(能利用)NO3-、NH4+:(能利用)②有机氮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氨基酸等⑶.作用:要用于合成、及含N的代谢产物。3.水4.无机盐5.生长因子(有的微生物能自身合成,有的不能需要额外添加)⑴.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⑵.作用:和的组成成分。⑶.常见的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四、培养基1、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专供微生物的营养基质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等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菌需加入,若培养霉菌PH呈,若培养细菌PH呈,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3.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划分标准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物理性液体培养基工业生产质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化学成分天然物质工业生产培养基成分明确分类、鉴定用途LB液体(固体)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或缺少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鉴别不同种类微生物五、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2.无菌技术的目的:一是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二是避免操作者3.消毒与灭菌的比较定义常用方法微生物培养和组培的应用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不伤及活组织。玻璃仪器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牛奶)手、外植体实验室、操作台、衣物灭菌使用强烈的理化学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接种环、涂布器玻璃器皿、培养基、棉塞等玻璃器皿六、实验操作:纯化大肠杆菌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计算;2)称量3)溶化、、分装4)灭菌:用法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在倒平板,冷却后。2、纯化大肠杆菌微生物的接种的常用接种方法有:和注意:1)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4)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的关键环节,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进行。3、使用后的培养基应,以免。4、微生物的恒温培养: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内培养。5、菌种的保存⑴.临时保藏:上4℃保存,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⑵.长期保存:-20℃甘油管在中保藏6、观察菌落(1)细菌的繁殖:。为抵抗不良环境可形成细菌的休眠体——(2)细菌的菌落1)定义:单个或者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2)特征: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3)功能: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的重要依据七、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课题背景1、尿素的利用: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2、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土壤中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