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第2课时)年级八年级上学科地理课题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第2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长江综合治理教学过程改进意见(一)自学检测1、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2、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3、为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二)师生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那么,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讨论〕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老师总结:很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学生竞相发言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学生活动: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50页图中圈出。(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学生竞相发言:(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问: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学生发言: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三)巩固训练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反馈提高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公元1300——1950年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进入本世纪80年代,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几乎年年发生洪灾。本世纪以来98年以前的长江三次特大洪水使江汉人民余悸难消:1931年的洪水淹没农田5090万亩,受灾人口4000多万,淹死14、5万人;1935年洪水淹地2264万亩,淹死14、2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又发生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水量超过前两次,持续达三个月,虽然大力抢救,损失减少,但还是淹地4755万亩,30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京广铁路中断100天,1880万人受灾,淹死并染疫死亡3、3万人。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教学后记备课组长意见(签字)教务处查阅(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