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税法概论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掌握税法的种类和作用,了解税收的立法原则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教学内容一、税法的定义1、税收及其三性(1)税收(2)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稳定性)(3)税收的基本职能: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2、税法二、税收法律关系:1、主体(当事人):(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属地兼属人原则)2、客体:征税对象3、内容:三、税法的分类1、按职能: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2、按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3、实体税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和作用:(19种)(1)流转税类:(4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类:(2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资源税类:(3种):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4)财产和行为税类:(4种)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2(5)特定目的税类:(6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宴席税(各地自主正否)、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4、按税收管辖权:(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购税等)(2)地方税(8种)(3)共享税(增、营、所、城建、印花、资等7种)5、按计税依据的属性—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6、按税款是否包含在计税依据中—价内税、价外税四、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2、征税对象(税制的首要因素)3、税目4、税率(税制的核心要素和中心环节)5、计税依据6、纳税环节7、纳税地点8、纳税期限9、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3第二章增值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的认定,准确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出口货物的税收政策并能进行“免、抵、退”税办法的计算,把握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及其他税制要素(或征收管理规定:纳税时间、地点及申报等)。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与出口退税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增值税及其特点二、征税范围1、境内销售货物2、境内提供应税劳务3、进口货物4、特殊:视同销售行为5、混合销售行为及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三、纳税义务人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4四、税率及征收率1.一般纳税人的税率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2、小规模纳税人—3%※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一)销项税额的计算1、销项税额的含意及确认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销项税额的计算:销项税额=计税销售额×税率(1)一般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2)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3)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①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②混合销售行为③兼营非应税劳务(二)进项税额的计算1、扣税凭证2、可以扣除的进项税额53、不得扣除的进项税额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三、进口货物征税1、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及纳税人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3、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四、出口货物退(免)税(一)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及其适用范围(三种)(二)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1、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免、抵、退”办法(1)“免、抵、退”的含意(2)“免、抵、退”的计算公式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1)先征后退(2)特准退税的计算6第三节纳税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7第三章消费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税目和特点,能够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出口退税的计算。掌握其他税制要素(或征收管理规定:纳税时间、地点和申报等)。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消费税及其特点二、纳税人三、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一、生产应税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