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促进学生物理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摘要:迁移是学习的实质,是有效学习的标志。为了促进学生的物理迁移能力,根据影响学习迁移的理论,可采用下列的四条教学策略:揭示相同要素,概括共同原理;夯实源头知识;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关键词:物理教学;迁移能力;教学策略一、什么是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迁移的本质,实质上是两种学习之间在知识结构、认知规律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与同化。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其实都是对学习迁移的概括。在心理学上根据迁移的效能通常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的干扰作用。迁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限于篇幅,笔者把本文所研究的“迁移”界定在“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正迁移”。二、迁移的作用任何学习必然依赖于以前的学习,并影响着以后的学习,所以,迁移是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概括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广泛迁移,并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迁移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正因为如此,奥苏贝尔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如果不能从一种情景迁移至另一情景,则学习根本就没有发生,所以,迁移是学习的实质,是有效学习的标志.就当今课堂教学的境界而言,“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三、影响迁移原因的理论分析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直重视学与教的迁移作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不少已成为经典理论。他们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影响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意指只有当一种学习情景与另一种学习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按相同要素说的观点,能否产生迁移取决于学习者能否从不同的学习材料中辨认出“相同要素”。贾德在1908年提出了迁移的概括化理论。他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根据这一原理,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正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原理。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已被许多心理学家接受,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代表苛勒强调(在1940年前),“顿悟”是迁移的一个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决定因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的结果。他们认为,迁移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及对这一关系的顿悟。其中,后者比前者重要。我们从以上这些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中可以发现,学习迁移与学习者的概括思维密切相关。随着认知科学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迁移中的认知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迁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意义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学习A对学习B的迁移严格地说是学习A和学习者过去的知识经验到学习B的迁移。学习A并不是直接和学习B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间接地影响学习B,迁移量的大小决定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即决定于学生在一定的知识领域内的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那就有助于在新学习中顺利实现迁移。由此可见,当前流行的学习迁移理论一方面强调了概括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谓认知结构,是指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包括知识经验的准确性、知识经验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织性等。四、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1、揭示两种学习情景中的相同要素,概括共同原理从上面的理论阐述中我们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