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共卫生学课程代码2英文类别代号PublicHealthMEPM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适用年级大三、大四本科生课程类型学科类通修课程课程课型理论课总学分总学时授课讨论实验/上机实践其他232320000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等)。一、课程简介《公共卫生学》共分为5篇23章。第一篇着重对公共卫生的内涵、特征、功能与价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方法等予以介绍。第二篇则关注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力图将分散到各个学科的有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以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进行高度概括。第三篇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经典内容,针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长期以来,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有益因素的利用是被公共卫生学界所忽视的领域,因此,本篇更加关注促进健康的因素及其利用以及有害因素的控制技术。第四篇涉及卫生政策与管理的内容,目的在于阐明任何公共卫生行动均需要政策与管理作为最终的支持点。第五篇主要就当前最关心的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概述突发事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特征及应对策略。本课程着重对公共卫生的内涵、特征、功能与价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方法等予以介绍。同时,关注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力图将分散到各个学科的有关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以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进行高度概括。二、培养目标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学》对经典的、当前各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所恪守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有限的改革,目的是要充实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际工作的需要。具体教学基本要求如下:一、公共卫生学绪论【掌握】新公共卫生的内涵;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熟悉】公共卫生的定义;健康的概念;公共卫生的特征、功能与价值。【了解】公共卫生发展简史;公共卫生的未来。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掌握】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面临的挑战。【熟悉】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三、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伤害的预防与控制。【熟悉】我国职业性危害的种类和现状;我国伤害发生的现状。【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种类和特征。四、公共卫生研究方法【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毒理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公共卫生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差异。【熟悉】流行病学研究的实施;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五、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一)生物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掌握】生物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策略。【熟悉】生物性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生物性危险因素与感染。【了解】生物性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医院内感染。(二)物理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掌握】物理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策略。【熟悉】物理性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物理性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三)化学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掌握】化学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策略。【熟悉】化学性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化学致癌因素。【了解】化学性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四)社会、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掌握】社会、心理、行为的识别与评价策略。【熟悉】社会、心理、行为与疾病的关系;常见的不良行为。【了解】社会、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讲授。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一、公共卫生学概论6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4三、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四、公共卫生研究方法2五、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一)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