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综述摘要:文章通过关键人物访谈,对XX省20XX年1月以来的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调查研究,从改革举措、现象、问题、基层经验与建议四个方面描述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的进展情况,对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关联性、可持续性以及后续推广进行政策分析.关键词:XX省;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20XX年11月,XX省在32个试点县开展以取消药品加价,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政补偿、基本药物等全方位的改革,其中,人事制度改革旨在彻底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优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专业、学历、技能、年龄结构,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截止到20XX年5月,32个试点县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全员聘用以及分流人员安置等工作。当前,基层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阶段性产出以及改革的重点难点等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现有情况下,开展客观的调查研究意义深远.为避免增加地方接待负担,本研究小组在卫生厅举办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的同时,对来自15个县的15名中心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座谈。同时还对皖南某县卫生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县所有卫生院院长进行深度访谈。研究人员对上述座谈会及访谈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本调研报告是由上述资料中涉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信息整理分析而成.1分析思路与方法1.1分析思路项目潜在层次效益理论(apotentialhierarchyofeffects)认为卫生项目/改革的产出(效益)存在潜在的等级顺序。[1]改革参与者对活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进一步作用于他们对相关知识、观点、技能以及未来预期的理解和学习。项目/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社区、个人以及整体环境的综合变化才能作用于社区的长期健康产出.该理论促成了卫生项目/改革评估中项目行动与产出的逻辑模型分析(logicmodel)。[2]逻辑模型分析的关键在于避免传第1页共5页统评估所关注的“项目/改革是否有效。”,而是围绕着项目“行动与产出”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持续性评估,回答“项目是否一直有效。”。这一评估思路的转变,直接促进了绩效评估与项目/改革实施全程的整合。[3]我们希望本次调研能够成为对XX省基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跟踪性评估研究的起点.1.2分析方法连续接近法(successiveapproximation)是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4]本研究立足实践,以访谈资料作为信息基础。研究成员在经过多轮座谈、访谈后发现信息逐渐趋向饱和,采用项目潜在层次效益理论的分析思路,通过连续接近方法,逐渐形成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行动-产出的逻辑框架,并对每个环节出现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收集整合,总结经验成效,剖析问题形成的症结,提出应对的策略措施。研究还对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持续性以及推广提供政策分析和建议.2研究结果2.1人事制度改革行动-产出分析框架XX省基层医药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分三个环节:核定编制、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分流人员安置三个环节。参见皖政(20XX)122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为便于直观的展示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我们列出XX省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举措-产出(现象-问题)-基层经验与建议-问题分析的逻辑模型分析框架(见表1).在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环节中,各地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环节的做法基本相同,根据文件标准,采取统一考核方法对职工进行聘用,访谈者对该环节提出的问题很少,故表中没有列出.3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分析3.1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分析从改革的关联性来分析,基层医药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显然需要与卫生服务体系其它层面的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型合作医疗首先从制度改革层面推动了基层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组织结构的加固。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从优化供方服务、绩效工资第2页共5页制度从支付层面、基本卫生服务功能定位从服务内涵等一系列组织内的制度改革来促进三级网的发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