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读书生活》有感读《马克思》有感马克思对我而言,我相信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多的只是一种传奇、一种传说,遥远而模糊。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只是在书本上那些许的文字,表面上的成就,对于他本人的了解都是笼统的,我怀着无比的好奇试图以某种方式接近一些这位伟大的人物。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病逝,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马克思虽然停止了思想,但马克思之伟大或不朽,亦不因世异时移,而有所褪色。他不仅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此后数几十亿人的命运。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心脏,甚至是在西方社会的知识界,马克思多次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千年伟人”等称号。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持续热销,喜欢阅读马克思的人越来越多。让马克思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在贫困潦倒中勤奋钻研的执拗和毅力,这种顽强的性格令其卓尔不群,并最终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伟大是体现在他的人格、他的信念、他的学说中的。马克思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在贫苦的困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马克思一家经常为揭不开锅发愁,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门。马克思有严重的肝病,肝病经常发作,买不起药,更谈不上医治了。其实,马克思是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获得较为优厚的收入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马克思曾经炒过股票,还挣了不少钱,如果继续炒股,他完全可以解决他的经济问题,并且世界上也许会多一个股神,但却会失去最伟大的思想家。德国政府也曾经三次派人劝说马克思进政府任职,他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就从第1页共5页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思高尚人格的魅力,他无疑是一个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了一生的伟人。马克思一生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马克思在17岁时就确立了这一信念。在他17岁写的那篇名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以他毕生的作为做到了这些,成为我们的榜样。马克思的成功是他与他身边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生在在一个律师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马克思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正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革命活动此起彼伏,这些宣传自由思想的革命对卡尔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每天去上学都要去绕道去听那些人的演讲。其次在卡尔一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可以好不跨张的说,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卡尔·马克思。一个是他的爱妻燕妮。一个是他的最好的朋友恩格斯。古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鲍叔牙义荐管仲的故事,但是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面前都显得很渺小。马克思结识恩格斯是在他在莱茵报当主编的时候。每一次的见面他们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讨论不完的问题。即使是各居一地,也会通过书信来交流思想,1300多份书信就是他们友谊的最好见证。在马克思经济困难的时候,恩格斯通常都会慷慨解囊,为了马克思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写作环境,恩格斯甘愿放弃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工厂而且一去就是二十年,试问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呢,又有谁愿意为成他人之名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呢。在马克思死后,他继续了他的脚步,完成了这部世界的精华《资本论》。马克思的成就,除了他本人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而外,与第2页共5页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人类社会的利益演绎到了极致。燕妮与卡尔的爱情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经典的爱情神话。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