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基础知识目标“春秋”、“战国”概念;春秋大国争霸的背景、经过、影响;春秋时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瓦解及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商鞅变法及各诸侯国的“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二、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的历史事实,认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2.通过商鞅变法的史事,使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歌颂继承商鞅等历史人物勇于改革、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和品质。三、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发展事实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统一的辩证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尤其是社会变革历史的能力。2.通过对春秋大国争霸的经过及其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基本知识]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桔槔芍陂西门豹渠都江堰郑国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莲蓬方壶金银错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进步《考工记》商业与城市私田与地租剥削“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邹忌改革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与作用[基本理论]1.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说明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成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3.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得出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发展的认识2.通过对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归纳,进一步阐明这一历史进步现象与当时的战争局面有不矛盾的一面;3.分析商鞅变法的条件、措施和意义,指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重难点]生产技术进步与生产关系变革间的关系分析商鞅变法的分析[教具教法]挂图插图有关商鞅变法的引文,通过讨论、分析、介绍和思考,进行综合把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春秋战国时期大事纪的回顾,点出这样大的变动,必然会造成社会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制度的变革。比如,争霸时期,各国必然会重视经济生产和人口增加等,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1.铁器时代到来。西周晚期:最早使用。春秋:铁农具在较为广泛的地区使用。战国:更为普遍。优点:坚硬、锋利。均超过石器和木器,材料比青铜更易得。2.牛耕普遍使用。用心爱心专心证明:不少人用牛与犁相连取名。意义:是农业技术史上的一场革命。3.水利灌溉。灌溉工具:桔槔在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水利工程:(1)芍陂: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在我省境内。(2)西门豹渠:战国时期,魏国修筑,联系语文课文“西门豹治邺”。(3)都江堰: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4)郑国渠:战国时秦国水工郑国。[提示]运用地图,一一指认以上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请同学指出当时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和作用,说明农业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二、手工业发展。1.冶铸业发展。创造出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年以上。2.青铜铸造工艺。莲蓬方壶:春秋时。金银错:战国时。青铜雕塑艺术有创新。3.漆工艺。“夹(纟宁)”技术。4.纺织业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5.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6.酿酒业。商周时已很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用曲造酒,这是一项重要的发明。7.《考工记》: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记述了齐国营造手工业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世界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三、商业、交通与城市。1.商业发达。市场物品丰富。商业中心: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楚国郢。据地图指出其地理位置,作标记。著名商人:范蠡号称陶朱公。社会生活:阅读内容,据课文了解。四、由公田到私田。条件:铁器的使用与牛耕推广,荒地开垦而成。特点:剥削方式改变为地租,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变化耕种私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