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近亲结婚的危害。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器材;教学课件PPT;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学生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白化病。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思考并回答。以生活实例的图片引入本节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探究新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8年间,他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P33~P35,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并回答。【材料分析】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如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米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米之间,非常易于观察。除这点外,豌豆还有其他的什么特点吗?(2)纯种。有人知道纯种的意思吗?大家看到上节课我们曾学过的这幅图,父母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相同,这就叫纯种;反之,体细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思考并回答。思考问题。聆听老师的讲述思考并回答: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不同,就叫杂种;这幅图中哪个个体是杂种?那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呢?教师给出答案,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它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教师讲解:“×”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亲代,子一代,子二代。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教师引导:(1)大家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讨论,小组配合,上台演示并解说。思考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思考并画出遗传图解,上台展示。提高学生的动手、(2)基因是直接传给子代的吗?有没有什么桥梁?(3)有人能将生殖细胞的基因表示出来吗?(4)基因的传递有没有方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5)大家对于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图是否满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杂种高茎豌豆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控制高茎的基因,一种是控制矮茎的基因。哪种基因控制的性状被表达呢?我们将这种在杂种细胞中,通过性状表达出来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呢?另一个基因被隐藏了,它在杂种子二代中又有体现。所以我们把性状被遮掩的这个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相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为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为隐性性状。高与矮这对相对性状,哪个是显性性状?哪个是隐性性状?书上用什么表示基因?教师讲解:如果我们现在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