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美金融战争VIP免费

中美金融战争_第1页
1/45
中美金融战争_第2页
2/45
中美金融战争_第3页
3/45
第1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5页中美金融战争,鹿死谁手?灯塔国的黄昏作者:白云先生来源:公众号“至道学宫”一、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三元结构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是一个三元结构的体系:分别由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构成。典型的消费国,比如美国,南欧的欧猪各国。典型的生产国,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典型的资源国,则是俄罗斯,中东石油国,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国。美国作为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最顶端,不仅负责向全球提供输出需求,还输出流动性和制度与技术方面的标准和协议,负责全球化的全局统筹与组织。美国输出的制度,由三部分构成,政治的维度上是联合国,经济和金融维度上面是全球货币体系。贸易维度上,是世界贸易组织,也就是WTO。这就是全球化生产与协作的顶层设计。同样作为消费国,欧猪各国和美国相比,则是纯粹的债务型消费国,它们并没有对全球分工提供什么有实质性价值的东西,它们只是欧元区内部的全球流动性再循环链条上的一环,负责把德国的国际收支的盈余花掉。这样,欧元区就可以作为整体表面上与美国之间形成均衡,不至于因为德国的盈余积累过多,而导致欧美之间严重的失衡。欧元的升值压力,也就不会过大。生产国,在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体系中,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三代。第一代是德日,美国选择工业化德国和日本,一方面有这两个国家工业基础好的历史条件,更重要的是,德日都是制衡苏联阵营的最前线。二战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德日作为生产国的最惬意的时期。随着德日的如日中天,生产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盈余,而美国则被逆差和赤字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下,第一次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美国是怎么应对的呢,一边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另一边和以德国为首的欧共体,签署了《卢浮宫协议》,《卢浮宫协议》也就是让日本失去了二十年的广场协议欧洲版。为什么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失去了二十年,而德国在短暂的不适之后则能再次奋起了呢,因为德国找到了内部平衡自己收支盈余的一群躺着花钱的欧猪。日本脱亚入欧太高冷,在亚洲的邻居里面,估计连找个躺着花钱的合伙人都找不到。德国人能发起欧元来化解美元咄咄逼人的攻势,为什么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人不发起亚元来制衡美元的钳制呢?有可能想过,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执行落地的国家意志和第2页共45页第1页共4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5页战略构想。不得不说,日本人就是各种奇技淫巧的匠人命,在战略上,它们一贯的鼠目寸光。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就是战略构想缺席的代价。德日被去势之后,由于忌惮德日继续的积累盈余和资本,会主导区域一体化,在美国的全球帝国版图中形成割据势力,于是美国在1990年代启动了第二代生产国。第二代生产国,就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各国。东南亚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美国就不用再担心它们将来发达了,会形成割据势力。但是由这些小国来充当生产国,有个比较大的缺陷是,它们对于全球流动性的环流表现的过于敏感,美元的潮汐,一涨一落,它们就纷纷的感冒了。并且由于各个小国之间,缺乏一体化的意识,在美元流动性退潮之时,它们为了将流动性更多的留在自己国家,选择了不顾死活的互相踩踏。与其说是索罗斯们一手制造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如说,这场危机里面,更多的伤亡是来自这些生产国之间互相的恶性踩踏。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东南亚的诸多生产国,一蹶不振。并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升级,这些体量太小的生产国,已经在产能上和效率上,无法在满足全球化大生产。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了索罗斯们的进攻,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于外资来说,是一个低风险高投资收益的官方承诺,为中国赢得了不少的口碑和信任。这次危机过后,中国成为了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第三代生产国。中国作为生产国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相比东南亚这些第二代的生产国,中国的全要素的优势,一下子就把这些竞争对手甩的没影了。让中国成为生产国,难道美国不担心德日曾经的那一幕会重演吗?说不担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美金融战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