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生[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葛(chī)2.亶父(dǎn)3.邠(bīn)4.岐山(qí)5.栎树(lì)6.棺椁(ɡuǒ)7.液(mán)8.虫蠹(dù)9.柤(zhā)10.果蓏(luǒ)11.掊击(pǒu)12.几死(jī)二、通假字1.大王亶父居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通忘,忘记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通汝,你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通抴,拖,用力拉三、古今异义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故天下大器也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重任的人物3.冬日衣皮毛古义:用毛兽皮做的衣服今义:带毛的兽皮的总称;比喻事物的浅层或表面4.至于曲辕古义:到达今义:表另提一事的介词5.匠伯不顾古义:不转头看今义:不照顾,不考虑6.秋收敛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弱或消失7.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适2.作3.去4.事5.以6.且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冬日衣皮毛衣:穿2.是不材之木也材:成材3.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利:追逐利益(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使……被杀2.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终:使……终(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累:使……受累2.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苦:使……受苦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是不材之木也(“也”表示判断)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者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2.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三)省略句1.而不以(之)害其生(“以”后省略代词“之”)2.子皆勉居(于之)矣(“居”后省略“于之”)(四)状语后置1.逍遥于天地之间(“于天地之间”作状语,后置)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乎俗”作状语,后置)3.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于文木”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吾何以天下为哉(“何”作“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2)1.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评析]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如果一个国君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如果一个官员把利看得太重,也就不会珍视人民的利益了。所以那些忘怀天下、心忧百姓的施政者才是真正清廉的父母官。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评析]能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此句表现庄子“贵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生命重于一切。那些名利富贵,乃至天下,与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表现了庄子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庄子列举了周朝先王亶父珍视生命的事迹。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居于豳地,在位期间为周围戎狄所侵扰,为了不使因争夺用来养生的土地而伤害人的性命,亶父离开豳地,百姓成群结队地跟着他,来到岐山的脚下,定立新都。由此看来,亶父不仅珍视自己的生命,更珍视百姓的生命。在强权争霸的时代,统治者能珍视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珍视百姓的生命的做法是很可贵的。3.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评析]这是不能当材料的树木,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够像这样长寿。这句话突出了庄子无用得以天年、有用不能延寿的道家无为思想,既具有辩证性,又不免有些不可知论。[问题1]选文1,讲述尧让天下、舜让天下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明确]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突出尊生的主题。[问题2]选文1,舜把天下让给善卷一事,说明了什么?[明确]赋予尊生以新的内涵,即自己有一种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就行了,天下对自己没有什么价值。[问题3]“匠石之齐”的故事有什么深刻寓意?[明确]“涉乱世以自全”之人要虚己顺物,以无用为用。[问题4]选文2中的“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说明了什么?[明确]包含了庄子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批判,包含了庄子对理想人际关系的期望。[问题5]选文2,庄子理想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明确]不是单方占有或利用榨取,而是亲密无间,彼此信赖,开放自在,双向平等往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