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一些性质。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一些性质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在上面的两幅江苏省地图中,设连接南京与徐州的线段分别为a,b,它们的比(即a与b的长度的比,为a:b或,连接南京与连云港的线段分别为c、d,它们的比为c:d或这两个比值相等吗?通过操作了解概念连云港徐州南京探索活动一、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例1、甲、乙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920km,画在地图上的距离为92cm,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1、学生观察总结:小结:①线段的比即长度的比,单位必须一致;②线段的长总是一个正数,故线段比不可能是负数和零;2、成比例的四条线段是有顺序的如:若,则a、b、c、d是成比例线段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运用“特殊到一般”总结规律的数学思想.例2、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b=2cm,c=6cm,求线段d的长.若a、c、d、b是成比例线段,其余条件不变,求d长.若,则c、b、d、a是成比例线段说一说如图6一2,线段A1B1、B1C1、A2B2、B2C2的端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吗?为什么?计算6条线段的长度后再观察比例。通过计算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意义的认识.练一练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1)a=16cm,b=8cm,c=5cm,d=10cm(2)a=8cm,b=0.05cm,c=0.6dm,d=10cm小结: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首先统一四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再分别计算两条较小线段的比及两条较大线段的比,如果两个比相等,那么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如果这两个比不等,那么这四条线段不成比例.通过两个典型例题加强学生对函数y=ax²(a≠0)图像性质的认识.总结回顾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总结回顾,交流本节课所获所得.通过课堂小结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作业布置课本P13练习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