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2中位数与众数(2)》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教学目标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3、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与现象做出一定的评判.重难点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2、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与导学1、如何合理地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分别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等水平”和“多数水平”,平均数涉及所有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只涉及部分数据,它们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2、某同学一次考试成绩78分,高于班级的均分72分,因此他告诉家长,自己属于班级中等偏上水平,你认为对吗?不对。看成绩所处的位置,应以“中位数”为准,高于“中位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低于“中位数”属于中等偏下水平。3、某商店三、四月份出售同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数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回:1匹1.2匹1.5匹2匹三月12台20台8台4台四月16台30台14台8台(1)商店平均每月销售空调______台;(2)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的空调中,众数是_______;(3)在研究六月份进货时,商店经理决定______匹的空调要多进,_____匹的空调要少进。二、创设情境问题1:草地上有6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请你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6个人在玩游戏?可以都是15岁,也可以是65岁+5个5岁,只有平均数还不能恰当地描述这个例子问题2甲、乙两班举行跳绳比赛,比赛学生的成绩经统计后得下表:比较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优秀率(大于150为优秀)的高低。合作交流平均数显然是一样,优秀率乙比甲高。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甲班45个数据中由低到高排,中间的数(也就是23位)是149,而乙班中间的数是151,它后面的点拨点拨数肯定都大于150,这说明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多,那么乙班的优秀率就比甲班高在实际生活中针对同一份材料,同一组数据,当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时,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分析数据应从多角度对统计数据人出较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二、例题讲解例1: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最好而争论,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小玲:62、94、95、98、98、小明:62、62、98、99、100小丽:40、62、85、99、99,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两位同学的好,请你结合各组数据的三个代表,谈谈你的观点。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都有哪些自己的特点?平均数: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应用最为广泛,但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众数: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三、展示交流1、某商场进了一批苹果,每箱苹果质量约5千克,进仓库前,从中随机抽出10箱检查,称得10箱苹果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4.8,5.0,5.1,4.8,4.9,4.8,5.1,4.9,4.7,4.7请指出这10箱苹果质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数据86,82,77,69,74,78,81,x的众数是82则x=如果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9,则x=3、城北中学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年龄14151617人数2451点拨变式归纳班级参加人数中位数平均数甲45149145乙451511454、扬州大学排球队12名队员年龄情况如下:年龄1819202122人数14322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20,19B.19,19C.19,20.5D.19,20四、总结反思在实际问题中,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但不能一味的使用平均数来确定数据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反映数据的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其应用也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最要的作用,但计算时比较繁琐,并且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