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第1课时原子结构和同位素(A)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2)知道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3)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间想象、分析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懂得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规律的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和同位素;二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对物质的量复习。教材先介绍原子的构成,通过原子中的微粒引出同位素概念。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原子的结构比较抽象,要用比喻方法等让学生形象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图片使其形象具体。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2.流程图用心爱心专心引入新课归纳两个关系式学生活动:阅读表1.1学生活动:课堂练习多媒原子的结构体展示理清原子结构关系多媒构成原子的粒子体展示及其性质表3.流程图说明(1)情景引入:问题: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通过两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直奔主题。(2)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的结构图片和原子中各微粒的结构关系。比较直观表示原子。理清原子结构关系,教师用形象比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示原子核体积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多媒体展示: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4)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阅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5)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两个有关原子的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6)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与应用的训练。(7)多媒体展示:元素符号的角标。学生归纳元素符号的角标的含义。(8)由12C和14C关系带来的思考,引出同位素概念(9)多媒体展示:同位素氕、氘、氚的图片,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总结同位素特点。(10)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五.教学案例1.情景引入学生在初中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复习性质,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直奔主题。如: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2.理清原子内部结构关系通过以上第二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原子内部也有结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但学生对这样的抽象的事物并不太理解。需要有形象的比喻加深印象,如:(1)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2)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学生有了原子大致形象后,就可以紧接着讲解:(1)原子核小,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2)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密度很大。3.原子中微粒间的数学关系:先让同学阅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用心爱心专心思考12C和14C关系归纳提出同位素概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多媒元素符号角标体展示归纳五个角标含义多媒同位素实例体展示总结同位素的特点与用途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接着提问,帮助同学去找出关系。如:(1)我们知道,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那原子显不显电性?(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质子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性相反,就能正好抵消吗?学生推导出原子的第一个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师再带着学生分析原子的质量。这里需教师讲解:(1)相对质量。先让学生注意表中数据,得出相对质量使用方便。老师再讲解相对质量是个比值。(2)电子质量的忽略。前面已讲到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要让同学明白“忽略”的思想方法。(3)质量数。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