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社情民意学习体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通过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专门渠道,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1、社情民意信息的编辑特点和基本要求全国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服务对象是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目前,政协信息主要有《政协信息》和《政协信息专报》两种基本刊型。“讲话做文章要看对象”。全国政协信息特定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编辑特点和基本要求。从形式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要求“一事一报”、“短小精悍、原汁原味”。“一事一报”,即一期信息反映一个方面的问题或内容,清楚明了。“短小精悍”,即不作长文章,行文开门见山,每期信息一般不超过1500字。“原汁原味”,即对信息只作文字和逻辑方面的整理,充分保持信息的原意;但也不是简单的原文照搬。从内容上,政协信息要求具有“宏观性、建设性、时效性”。“宏观性”,即反映的情况和提出意见、建议,要有宏观的、全局的意义,而不是一般化的街谈巷议,或个别人个别单位的具体问题。“建设性”,即提出意见或建议批评,不是简单地发牢骚、挑毛病,即使是尖锐的批评,也是中肯的、建设性的,要符合民主党派成员的角色和身份。“时效性”,即要跟踪形势,及时反映中央需要了解或需要中央了解的重要情况和意见建议。《政协信息》和《政协信息专报》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专报是向主管某领域工作的领导人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针对性更强,内容要求更精练,领导人熟悉的情况应少讲或不讲;普刊的对象包括了各领域、各行业的领导人,领导人对非主管工作领域的情况了解未必详尽,提出意见、建议时还应有适当的情况说明。2、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应讲求内容质量加强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工作,关键是树立信息意识和责任第1页共7页意识。机关具体负责信息工作同志要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及司法部门任职人员、担任特邀(约)职务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要主动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注意收集他们在参与调研、座谈以及各项会议活动中的意见和建议。要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与民革各种形式的活动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经常不断地发现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一是与民革的各种会议相结合。民革的全会、常委会、各种座谈会召开以后,信息工作者要认真整理会议记录,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如:2007年春,全国政协委员庄威在一次座谈会提出“政府部门负责人不宜担任政协委员”问题,他认为:一是难以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二是依托政协平台为部门谋利益。三是提案自提自办。为此,他建议:新一届政协委员组成人员中,政府组成部门的负责人不宜安排担任政协委员,而应吸纳更多的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加入到政协组织中。这条信息报送后很快被《政协信息》采用。二是发生一些重大和突发事件时,主动地收集并反映信息。如,去年1月,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培训中心高级经济师何杰反映的一条题为“我国资本市场推出创业板的时机和条件已趋成熟”的建议提出:“新《公司法》和《证券法》颁布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丰富以及监管队伍和经验发展积累,都为创业板的推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这条信息也被采用。三是与调研视察活动相结合。调研考察活动是民革寻找信息的好时机。近几年,民革中央每次撰写调研报告时,都有意识地总结有哪些内容可以作为“社情民意信息”向全国政协信息局反映。如:2004年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反映的“建议尽快解决乡村债务问题”和“加快新疆引额供水工程建设,重视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工作”的建议;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反映的“关于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等信息,以及2007年报送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都是将经过深入调研、去粗取精、加工提炼以后第2页共7页形成的调研报告转化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