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最美的江南①没有去过江南,却挚爱着江南。那青石桥石板路小巷深深的江南,那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的江南,那杏花春雨里的江南……①开门见山,紧扣标题,三个排比句抓住江南特征,奠定赞美的感情基调。②我梦中的江南小镇,一定有条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古朴小巧的布满青苔的石桥静默着,缝补着两岸的空落。时不时有船来往于河道上,随着木篙撑船发出的声音,水花被激起,清亮的水珠闪射着七彩的光芒。撑船的男人光着膀子,棕色的皮肤闪着缎子般的光泽,大颗的汗珠洒落在船板上。岸边的石阶埠头上蹲着正在浣洗的女人,头发松松地挽成一个髻,时不时捋几下衣袖,顺便扭头望望在一旁玩耍的娃娃,提防他落到水里去。男人停住船,把手伸进河里洗了洗,抬眼望见岸边虎头虎脑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②抓住江南的特有景色进行细节描写,意境优美,体现了江南小城的安宁。③我喜欢这样的江南,青黑色石头砌成的屋舍,一张嘴就能尝到潮湿的新鲜的水草味儿,夏天有蚊香,冬天有小小的煤球炉,一缕缕淡青色的炊烟缓缓地飘着,像清晨遗落的残梦。③“一张嘴就能尝到潮湿的新鲜的水草味儿”“淡青色的炊烟缓缓地飘着”,描写细腻生动,体现出江南的“最美”。④江南应该是多雨的,雨丝接连不断,时长时短,却量出了天地的距离。披着布衣裳的小镇里的人们撑着一把把油布伞,脚板在磨得光亮的石板上踩出好听的声音。迷路的燕子也会闪身躲进剥落了红漆的屋檐下,甩甩头,用喙梳理好被打湿了的软塌塌的羽毛。④迷路的燕子“闪身躲进”“甩甩头”“梳理好被打湿了的软塌塌的羽毛”,抓住了雨中燕子的特点,描写细致入微,富有生活气息。⑤而在雨滴还未落下,乌云还在人们头顶上观望的时候,隔壁的奶奶一定会用吴侬软语唤她顽皮的孙子:“阿毛,要落雨了,叫妈妈把衣裳收进去。”说完,还不忘塞给阿毛一捧云糕。江南应该是有很多这样喜欢瘪着掉光了牙的嘴、坐着小板凳、在石街深处体会闲静的阿婆、阿公的。⑤“吴侬软语”这个词语与全文意境吻合,写出江南的独特景致⑥那残留在墙上的泛黄的春联,那爬满了黄金葛的榉木的门窗,那阿奶酿的香香的豆瓣酱,或者,只是残缺的石头,斑驳的埠头,总咧着嘴笑头发花白的老阿公……⑥“泛黄的春联”“爬满了黄金葛的榉木的门窗”“香香的豆瓣酱”,意象选择与全文格调契合,突出江南的古老厚重,增加了历史沧桑感和文化含量。⑦我想找到那些很美很美的曾经。⑧没有去过江南,却如此挚爱着江南。仿佛有人说过,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灵魂罢了。是吗?或许江南就是我的故地。我愿意睡在三生石上,去那梦中最美的江南。⑧照应开头,再次点明“挚爱着江南”,升华主旨。本文能抓住江南景物特征,表现出江南的风物人情。作为一个“没有去过江南”的人,能写得如此意境悠远恬静,实属难得。文章有两大优点,一是细节描写细腻、突出,写出了江南婉约宁谧的一面,使读者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到江南的婉约的美;二是全文景物色调与意境紧密,呼应第一段“那青石桥石板路小巷深深的江南,那杨柳岸晓风残月婉约的江南”,全文结构严谨。,自然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比如花,牡丹艳丽多姿,荷花亭亭玉立,腊梅清香四溢;比如水,大海汹涌澎湃,湖泊水平如镜,小溪潺潺涓涓。在不同心境的人眼中,即使同样的景色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然万物各有奇景,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如何成文,关键在于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1.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怎样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景物特点呢?关键是要善于观察。欧阳修《醉翁亭记》以景色描写而出名,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目。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而这些都是欧阳修观察的结果。假如一个人从未见过某种景观,那么要他写出景色的千变万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