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报任安书(节选)1通假字或重于太山太,通“泰”。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杖。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及以至是以,通“已”。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邪,通“耶”。2词类活用倡优畜之。倡优: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名词→状语流俗之所轻也。轻:轻视。曷足贵乎!贵:尊重。形容词→动词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或于太山重,或于鸿毛轻)介词结构后置1诉说自己身世的卑贱,有何意义?提示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腐刑,而是伏法受诛,也只被认为是罪有应得,倾吐了其心中的痛苦。2列举古代圣贤发奋著述有何用意?提示是司马迁身处逆境之中,对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与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他对生命价值的界定。他从这些人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找到了矢志进取的道路。也坚定了他受极刑而无愠色,顽强活下去,完成《史记》的信心。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史记》这部书?提示介绍了《史记》的著述过程——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劣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通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察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年代区间——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体例类别、内容篇数凡计一百三十篇及著述目的——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4文末用何种句式,表达什么感情?提示用反问句的形式,表明自己一旦完成夙愿,就能把这本书传给后人,使它广泛流传,虽万死而无悔的强烈感情。1.实词病信2.为动词(实词)。①成为,变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②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④作为,当作。新木为一兵,揭竿为旗。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同步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B.况仆之不得已乎C.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D.恨私心有所不尽解析A.古,两个词,“夫”是发语词;今,尊称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多用于外交场合。C.粪土:古,尘埃;今,粪便和泥土。D.私心:古,内心;今,为私人利益打算的念头。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B.苟富贵,无相忘。(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解析A项为“苟且”;B、C、D三项均为“如果”。答案A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②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③且勇者不必死节④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者”字也相同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者”字不同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者”字相同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者”字也不同解析①介词,表对象,相当于“对”。②介词,表时间,相当于“在”。③代词,指人,相当于“……的人”。④代词,指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答案D4对这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述了作者忍辱苟活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