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论文大纲一、目录………………………………………………………………1二、论文题目…………………………………………………………2三、内容摘要…………………………………………………………2四、关键词……………………………………………………………2五、论文内容………………………………………………………2~9(一)、孔子的法律思想…………………………………………21、仁学……………………………………………………32、礼学……………………………………………………4~53、德治……………………………………………………64、人治……………………………………………………8(二)、孔子法律思想的现代价值………………………………8~10六、结论………………………………………………………………10七、参考文献…………………………………………………………111孔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内容摘要】孔子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奠基人,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名德慎罚”思想,提出了一套旨在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的法律思想观。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他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抨击暴政,反对人殉。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使“君子”和“小人”各自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孔子主张“为正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反对“不教而杀”主张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统治方法。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经后人改造,使其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儒家学派被信奉孔子的学徒们传承下来,虽然孔子的一些思想不可避免地表现出现一些保守思想,然而他有察觉到时代的时代潮流的不可拒,要求改革礼,以缓和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主张。【关键词】仁学;为政;礼治;德治;法治一、孔子的法律思想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原属殷商一族,先世是宋国的大臣,后迁于鲁。孔子出生时家境虽已中落,但在早年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六艺。三十多岁,已经以博学知名于世,开始收徒传道讲学,门下弟子达三千之众,其中得其神髓者有七十二人。年过五十以后,曾被鲁国委以司寇要职,主管司法工作,后因政见不同,弃官离开鲁国,周游讲学。经过大约十四年的游学生涯之后返回鲁国,将余生精力贯注于文化教育事业。他一边继续讲学一边对《诗》、《书》、《礼》、《乐》、《易》进行删订,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晚年的孔子受到较高规格的礼遇,但生活上迭遭不幸,独子孔狸,得意门生颜渊、子路早逝。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于家中。孔子去世后,他的思想在弟子们的传播下迅速发展,孔子的地位日益升高,汉初开始被尊为有王之道,无王之爵的“素王”。自公元元年被汉平帝追谥为“褒成宣尼公”之后,孔子的封号不断增加,如“文圣尼父”、“先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万世师表”等等。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哲学、政治学、社会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化民族文化精神的构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的学说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和封建教条,而是2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立德、立言、自知、知人,成就人生大业的不二法门。孔子主张人们要顺天应人,建立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学行并重,以君子之风去处世,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优良的人格形象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在其从政期间,一系列外交和内政实践表明,孔子的确具有出色的治国主张和才能。而他在不同场合所阐明的治国之道中的法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进一步对之探索、总结、发掘,对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大有禆益。孔子生活在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权下移,民心不古”。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