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学习翻译文言文。3、理解作者用自身体会劝勉后学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用自身体会劝勉后学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视频导入○1视频播放金华浦江青萝山秀丽的山景,然后逐次出现被明太祖朱无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以及相郑氏宗祠内相传为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亲手所栽的九株古柏;○2东明书院:宋濂继吴莱而在此主讲二十余年,授经著书,与其徒天台方孝儒,义门诸弟子讲学于此,有东明山精舍壁记。○3宋文宪公饲:位于东明书院西端,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原址在青萝山。清咸丰丙辰,祠移至东明书院西。内存“宋文宪公祠”石匾及《宋文宪祠堂碑记》。○4青萝故居景象;○5宋濂画像。(将上述四个方面的视频资料剪辑播放。)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送东阳马生序》。方式二:动画导入根据文中“冒雪求师”部分内容制作成动画,并以《命运》为背景音乐。动画情景:宋濂背着书箱,拖着破旧的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艰难地行走,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地上的大雪足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走到旅舍,冻僵的四肢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宋濂)暖手暖脚,又拿被子裹在浑身瑟缩的宋濂身上……教师导言: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动画情景,就来自课文中相关内容,今天,请大家一起走入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去看个究竟。方式三:幻灯片引入:○1出示宋濂的书法作品;请学生进行评价;○2出示宋濂的像片;○3显示宋濂的简介:明代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祖上是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人,后徙居浦江(今属浙江)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明初三大家之一。。幼年家境贫寒,刻苦求学,靠借别人家的藏书来学习,有时外出百里去请教学问。元末社会动乱,隐居为道士。后来受征聘出来辅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参加过《元史》的修撰,明初的许多重要文诰诏令都出自他的手笔。朱元璋大兴党狱,受到牵连,被流放茂州(今属四川),病死途中。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方式四:谈话引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教与学(一)整体感悟1、初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将不认识的字标示出来;(3)、借助工具书注音;(4)、抽生全班读课文,以订正字音;(5)、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巩固字音。2、再读课文,质疑问难。(1)、学生快速自译课文,用笔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句;(2)、同桌交流,并借助工具书释词;(3)、自己或同桌无法解决的字词提至全班进行讨论解决。(4)、在全班同学讨论的基础上,[电脑多媒体]进行显示:[显示一]生词注音及释义: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逾(yú):越过、超过。俟(sì):等待。衾(qīn):被子。烨(yè):光彩照耀。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注:先显示黑色生字;学生讨论后,显示红色拼音;学生释义后,显示蓝色义项)[显示二]:难词难句释义:(1)假借:“假”“借”在这里是同义词连用,一般可当作一个复音词来对待。“假借”就是借的意思。(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3)先达:有地位有名望的前辈。(4)门人弟子:“门人”、“弟子”也是同义词连用,指学生。(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6)“卒获有所闻”:意思是终于听到了一些东西,获得教益。(7)僵劲:僵硬。(8)拥覆:围盖。(9)和: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