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教学重点、难点1.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7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了诗人牛汉的一首诗《华南虎》,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他笔下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下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二、作者简介: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诗人,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5分钟)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词语注音:酷似凄惨奥秘掺和脊背(让学生在书中把这些词都画下来。)(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温厚:温和宽厚。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四、研读与探究:(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第一本书包含了怎样的感情?(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父子之情,父亲温和、善良、负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乐于助人。B.同学、朋友之情,送书给乔元贞;老师不责罚“我”。C.人与狗的情趣。(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3)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五、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