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生物安全”概念辨析王明远金峰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研究生物安全概念的意义,分析了“转基因”词源和“生物安全”的由来,回顾了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安全,概念一、引言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同领域的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过人们的预期,原来那种希望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已经显得过于简单①。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②,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风波③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④,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生物安全立法、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相比,我国对生物安全的法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在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的框架构建上缺乏足够的法学理论支撑。就现有的极少量相关研究成果而言,大都出自生物技术专家之手,而非出自法律专家⑤。从采取的研究方式来看,长期以来仅仅引进和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范围狭窄,层次相对单薄,没有建立起独立和成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研究框架和法学理论。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一个核心问题和工作基础。笔者有感于国内学者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概念理解的不一致,结合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演变,试图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作一梳理和探究。二、“转基因”词源和“生物安全”的由来“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能够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也能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⑥①王延光.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1(6)②http://finance.tom.com/1001/1002/2004119-38770.htmlhttp://stock.beelink.com.cn/20040729/1640944.shtml2004年7月③http://www.fzlspf.nease.net/zcfg/z-2002-03-11-3.htm2002年3月11日④转基因稻米逼近中国背后的利益争端http://www.yn.xinhuanet.com/focus/2004-11/12/content_3206390_1.htm⑤薛达元编.生物安全管理与实践(南京生物安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⑥闫新甫主编.转基因植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p120第2页共4页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页在此类情形下,没有转入外源基因,严格说就不能再称为转基因,称为“基因修饰”更加合适和全面,因此现在开始用“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简称GMO)”,即“基因修饰生物”,来代替早期的“TransgenicOrganisms”。因此,现在我们所指的“转基因生物”,其概念已经为“基因修饰生物”所涵盖。但因为“转基因”一词已经普遍为人们接受,而且外源基因导入仍然是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转基因生物”一词就沿用至今。基于此,本文继续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