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秋天的怀念(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体会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2、掌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怀念?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二作家简介: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得传说》等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病隙碎笔》。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1积累字词•瘫痪(见课文)、暴怒、•沉寂、捶打、•憔悴(见课文)、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深沉、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豌豆黄儿(见课文)、•烂漫2初步感知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性情暴躁,脾气很坏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1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理解、体贴母爱执着喜悦细心、体贴2下面是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指出以下句子属于什么描写?•(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3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请找出文中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4此时母亲自己的情况怎样?身患绝症儿子瘫痪(拓展阅读: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亲——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看菊花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五拓展阅读多媒体展示:•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六作业•1、字词,•2、母亲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什么?•3、仿膳——是什么意思?•4、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5、完成练习册,以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