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和《孟子》。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知识汇总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关于《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内容分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一、注音。数()罟()洿()庠()餍()瞷()墦()攘()(提示:cù、gǔ、wū、xiáng、yàn、jiàn、fán、rǎng)二、明确下列加红词语的读音。1、鱼鳖不可胜食也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4、语人曰(提示:shēng、yì、wàng、yù,在古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他的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三、解词。(一)1、河内凶2、或百步而后止3、直不百步耳4、数罟不入洿池5、鱼鳖不可胜食也6、树之以桑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非我也,岁也(提示:1、闹饥荒;2、有的人;3、仅仅;4、网眼细密的鱼网;5、尽;6、种植;7、约束;8、开仓赈济饥民;9、年景)(二)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2、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3、卒之东郭墦间4、又顾而之他5、与其妾讪其良人(提示:1、吃饱;2、窥视;3、最后;4、回头看;5、讥笑怨骂)(三)1、请轻之2、以待来年然后已3、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4、是非君子之道也(提示:1、减轻;2、停止;3、窃取;4、不符合)(四)1、就之而不见所畏焉2、定于一3、孰能与之4、今夫天下之人牧(提示:1、接近;2、统一;3、亲附;4、统治百姓的国君)四、指明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是使民养生送死无憾也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非我也,兵也6、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提示:1、2、4、5、6都是判断句,3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五、注意下列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的区别。河:在古文中所说的河,是专指黄河。如“河南”“河北”,与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是不一样的。走:古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3、蚤起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4、施从良人之所之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5、卒然问曰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