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能力目标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方法1.诵读法。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2.拓展延伸。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明确:(投影)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概括段意并积累下列词语。(投影)积累词语: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义深长。凄惨:凄凉而悲愤。奥秘:奥妙而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段落大意:开头(1--2):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3--9):第一本书的来历。主体(10):进一步交待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和事。结尾:(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老师提示:(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四、研读探究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3)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