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1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的实证考察——来自12个省的调研报告陈小君高飞耿卓2013-01-0118:59:11来源:《法商研究》2012年第6期[摘要]: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亟须以法律的视角进行审视、了解现状并展开研究。为此,“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采用社会实证分析方法对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之法理基础、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经营运作制度以及财政金融等配套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考察,在全国12个省72个村以对比的方法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坚持科学的制度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地对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独立化,夯实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基础,顺应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发展态势,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积极回应实践对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呼唤,加快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并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互动。[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农村土地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因此,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强农政策,我国农业、农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1]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最根本的措施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第2页共31页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1页身的造血能力。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农村集体经济确立形成、经营运作以及协调发展过程中,从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到基本法律如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均已从经济主体、财产权利及其经营运作行为诸方面作了权威性规范,为农村集体经济按规则运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提供了基本依据。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从法律角度探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2]因此,在法律制度构造的过程中,一切目标模式或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其现实可行性,均取决于它们是否以对现实关系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为基础或前提。制度无效、“走样”等现象之所以时有发生,都是因为未获得对现实关系的正确认识。[3]为了解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实然运作情况,进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精心拟定调查问卷,于2010年7—8月先后深入湖北、山东、黑龙江、山西、陕西、河南、四川、贵州、广东、河北、安徽、江苏等12个省的72个村展开田野调查。在所调查的样本村中,名村和普通村各约占50%。[4]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经营运作制度,财政金融、土地管理、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五个有机联系的模块。课题组共收回有效问卷432份,整理访谈笔录72份。本调研报告在分析中使用的数据与材料均取自于本次调查直接获取的素材。一、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制度的法理基础考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规范是客观存在着的现实经济关系的集中反映,第3页共31页第2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1页具有调整经济生活,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组织、管理、服务经济活动的功能。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加快建设也要求把各项事业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求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化、法制化运行,并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实现有序发展,造福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法理学视野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及其实现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概况及其实施情况,二是作为基本要素的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