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6)1.【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化学实验)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实验一、定性研究: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请回答:(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实验二、定量研究: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HClO的分解)。请回答:(3)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B/22.4moL明显小于A/100moL。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5)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答案.(1)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2分)(2)Ca(HCO3)2(写名称正确同样得分)(2分)(3)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2分)(4)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再受热时,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了CaCO3(3分)(5)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3分)3.[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2009届高三化学11月模拟试卷]【实验化学】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⑴图1烧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⑵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有:①;②。⑶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ANaOH溶液NaOH溶液通O2图1图2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填字母序号)。a、CaOb、CuCO3c、CaCO3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将3.2g铜丝放到45mL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mL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h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10.6g。请回答下列问题: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④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答案..⑴Cu+4H++2NO=Cu2++2NO2↑+2H2O或3Cu+8H++2NO=3Cu2++2NO↑+4H2O(2分)⑵防止倒吸(1分)有害气体能被完全吸收(1分)⑶①坩埚(1分)②b(1分)③防止双氧水分解(1分)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减少晶体溶解(1分)④第二组(1分)第一组方案1需要灼烧,多消耗能源(1分);第一组方案2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1分);而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较高(1分)4.[常州市青龙中学09届高三化学模拟试卷](12分)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铵态氮肥。下表是硫酸铵化肥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