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教学目标1.感受中德人民的友情。2.学习巧妙的构思。3.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构思巧妙,生动幽默。(重点)2.演讲用语讲究礼貌。(难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德国民间故事:早年,海姆佗一度鼠害猖獗,居民深受其苦。一日,忽有一个身着花衣的流浪汉来到这里,声称他有一支魔笛,可除祸患。当地贵族应许事成之后,重金酬谢。果然,花衣吹笛人奏响魔笛,将众鼠引入河中,尽数淹死。但此时贵族却拒不履行诺言,花衣吹笛人一怒之下,再次吹响魔笛,该城130名儿童闻声自动跟他出走。这篇演讲词就是以作者和民间故事中花衣吹笛人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的。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胡髭(zī)同僚(liáo)诺言(nuò)愚蠢(yúchǔn)趋势(qū)咖啡(kāfēi)(2)理解词义①景慕:景仰。景,尊敬,佩服。②髭:嘴上边的胡子。③攀谈:拉扯闲谈。④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⑤人口结构:人口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文中指年龄方面。⑥趁热打铁: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趁,利用(时间、机会)。⑦同僚:旧时称同在一个官署任职的官吏。⑧庆典:隆重的庆祝典礼。2.作者简介公刘(1927—2003),原名刘仁勇、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937年,他才十岁时即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致日本小朋友的公开信,宣传抗日爱国思想。1939年写了第一首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诗歌,抨击国民党反动政权。同时半工半读于中正大学法学院。1949年参军。著有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在北方》《黎明的城》《白话红花》《仙人掌》《离离原上草》《骆驼》《大上海》《梦蝶》《公刘诗选》及叙事长诗《望夫云》《尹灵芝》等。三、整体感知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代表团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和德国人民的赞美之情?第一,开头的独段情感鲜明。“景慕……大名”“早就……熟悉”,表示心向往之,由来已久;“提前……到达”,心情迫切,溢于言表;“贵市”等恰当的礼貌用语,体现了作者对海姆佗市的尊重。第二,在演讲中引用“德国民间故事”,体现了演讲者对海姆佗市文化的了解。第三,诚恳地指出社会问题,表达美好的祝愿。第四,对魔法大师“解释”的话中赞扬了市长和他的同僚“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表明了亲切友好的态度。最后,“行行好吧,先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2.这篇演讲词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一,致答词,要了解对方,尊重对方,所言要切合对方的实际需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第二,为了抓住听众的心理,引起听众的共鸣,可以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使演讲风趣动人,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二、文本探究1.第1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应怎样理解?开头独句成段。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对海姆佗市的热切向往,也表现出他对主人极大的友好,这样很自然地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演讲者所要发表的见解更易为听众所接受。2.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2段共两句话,是一个过渡段。第一句突出“欣赏过几乎任何商店橱窗全都陈列着的大大小小的老鼠”,因为这与“民间故事”有关。第二句,由“发现”民间故事里的主人公“花衣吹笛人”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内容。3.第3段中,“喂,伙计”这样的呼告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呼告,一下子把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拉近了,显得亲切随意、幽默风趣。4.“求告”的内容指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求告”的这段文字巧借和花衣吹笛人的谈话,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不少德国青年人不愿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儿童越来越少,人口结构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同时,作者是在为德国的社会问题求告,表达了作者对德国人民的真诚友好之情。5.作者构思了与花衣吹笛人对话的情景,借对花衣吹笛人提出的要求表达了对海姆佗建城千年庆典的祝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花衣吹笛人的故事是与海姆佗有关的一个故事。作者在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中引用这个故事,表明了对海姆佗市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显得亲切。西方有些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总数呈负增长状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