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总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用心爱心专心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是怎样决定性质的。从学生已知的几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课程讲解】要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首先需要研究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观察思考活动,首先,请看知识支持(投影):单键、双键和叁键的定义。问题:请你考虑上述各分子中,1)与碳原子成键的是何种元素的原子?2)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什么类型的共价键?3)与每个碳原子成键的原子数分别是多少?4)每个碳原子周围有几对共用电子?提问个别学生。提示:将你的答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总结出一些关于碳原子成键的规律吗?启发:比如,碳原子最多能和几个其他原子成键?这样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成键类型有什么不同?再比如,这些物质的名称中,有几种都以“烷”字结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归纳总结。知识支持:键参数。观察思考、交流研讨不同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有何异同。回答问题。对比归纳,形成规律性认识: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四对共用电子。碳原子最多与四个原子形成共价键,即四个单键。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4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碳原子,其价电子被利用的程度已达到饱和,称为饱和碳原饱和碳原子子。成键原子数少于4的碳原子则称为不饱和碳原子不饱和碳原子。引导学生从碳原子的结构入手分析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由所给出的结构式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学生从中可以看出碳原子周围无论是单键、双键还是三键;无论是和碳原子成键还是和其他原子成键,其共用电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