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课型:自读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领悟文章的主题。2.学习寓情于事的写法。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体验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一、走近学生1、漫画导入这是由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系列漫画《父与子》当中的一组,希望老师能找到知音,给大家描述一下漫画内容。(学生描述)在该同学描述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但如果你知道了这位漫画家因为讽刺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而被捕入狱,最终于1944年4月6日在狱中被逼自杀时,取而代之的也许是对法西斯的仇恨和对这位年仅41岁的漫画家的崇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一本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在六十年后仍然难以忘怀,称“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诗人、作家牛汉的情感世界,一起仔细品味他的第一本书吧!2、板书课题、作者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二、走近作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出示作者简介〕幻灯片内容:诗坛硬汉(1)牛汉,原名史承(成)汉,诗人,作家。1923年10月出生在山西定襄的一个小山村。(2)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牛汉抒情诗选》及散文集《滹沱河和我》《牛汉散文》等。(3)作者先后于1946年、1955年因参加学生运动、受“胡风”冤案牵连而两度入狱,复出后仍然坚持创作,诗作《华南虎》被收入初中语文教材。三.走进作品(一)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童年作者、老年作者、诗人、父亲、祖母、弄不成、乔元贞、旁白〕〔正音〕2.提问: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主要写了哪些事?3.童年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却又不乏温情,从上述故事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哪些情感?〔小组合作学习3分钟〕明确板书:分书、送书→同窗情抄书、补书→父子情念书、背书→人狗情总结:像这种写法就叫寓情于事。(二)重点品味。从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从语言及感情两个角度去品味欣赏。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活最初的快乐和梦想。2、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3、人不能忘本。四、走进自己1、出示诗歌《父亲》〔教师学生时代发表的第一首诗〕父亲本以为咱家的老牛一定能挺过那个秋天那个比冬还冷的秋哪曾想秋收后的一天老牛走了于是您也跟着走2、同学谈感想说收获。(1)过去(与书的故事)(2)现在(读书的收获)(3)将来(对书的态度)五、走进书海1、小练笔:“书”写人生2、推荐书目:《父与子》卜劳恩(德)漫画《牛汉抒情诗选》牛汉附:〔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分、送同窗崇敬抄、补书———情父子赞美念、背人狗课文我的第一本书①牛汉前几天一位诗人采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说:“不是,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过我不认字,只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瞎狗看星星。”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