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二、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与方法】注重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选取优秀影视片增强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建立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教学重难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四、教学过程第一框题第一框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19491949年年3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11)党的工作必须由)党的工作必须由转移到转移到。(。(22)报告确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总任务:)报告确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总任务:。。22、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具体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具体内容。(分析其职能)(分析其职能)33、开国大典、开国大典((1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1:归纳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2)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下面是毛泽东在1949年9月30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引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1)毛泽东起草碑文第一段话,强调的是纪念______年____________战争爆发以来牺牲的人民英雄。(2分)(2)说一说毛泽东起草碑文的第二段话,是强调纪念民主革命的哪一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1分)列举这一阶用心爱心专心新中国初期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基石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新中国政治建设表现: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第一部宪法的诞生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和原则性较强,建议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过程,理解新中国领导人对制定第一部宪法的重视和慎重;其次,印发有关第一部宪法的有关材料,通过朗读、讲演、图表说明、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对宪法的内容和意义加以理解;最后,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事例,着重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和《共同纲领》作用的变化情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本目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教学时,可以结合《中国民族分布图》及教科书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面理解《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段发生的重大人民革命或战争。(2分)(3)毛泽东起草碑文的第三段话,除了前面提到的人民英雄,还强调纪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英雄,说一说这一阶段发生的重大人民革命或战争,请列举三位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5分)第二框题第二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标志((22)一届人大的重要议程:)一届人大的重要议程: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合作探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