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党内和谐的途径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例外。离开党内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则无从谈起。增进党内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在党内生活中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此,除其它方面的工作外,以下两个问题也是当前需要突出解决好的。一、建立健全党内“议”、“决”、“行”、“督”等各类事项的程序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程序是指办事的方法和步骤,是防止个人专断的一项重要举措。党八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凡是能够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民主集中制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反之则会破坏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因此,按程序办事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必须围绕党内的“议”、“决”、“行”、“督”等各类事项,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程序制度。“议”即议论、讨论。集思广议、“群言堂”、调查研究等是正确决策之前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步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程序制度,不能使之成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演。西欧有一个国家的议会,在讨论每一个议案之前,要事先征求议员的意见,如果没有三个人以上持异议者,该议案就不提交议会讨论,理由是:连三个以上的反对者都没有,说明大家是一致同意,既然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东西,还何必让大家去费时费心讨论。集思广议、调查研究等一定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如果把听取不同意见作为集思广议的目的之一,那就必然会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2006年5月,长江三峡大坝全面建成,记者问潘家铮院士:“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回答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和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贡献最大。”因为持反对意见者从国力能否承受、移民如何安置、生态怎样保护、文物怎么保留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使得决策者不能不进行充分论证,以解决一个又一个“不可能”问题。当这些“不可能”被一个个解决后,真正科学的决策也便产生了,进而有了“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大坝”,并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遗憾和浪费。“反对意见和不同意见”的价值和贡献也就在这里。据介绍,在国第1页共3页外,为了避免工程留下遗憾,往往首先要对涉及方案及规划进行反对,且由专业群体来操作。这种前置性批判,并不都是“全盘否定”,而是从各个角度提出质疑,使方案和规划更完善。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好的决策往往是以前置性冲突意见为基础,而不是从“众口一词”中来。“决”就是决策、决定。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体现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来参与的决策程序制度。例如,要规定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不交付表决,没有公开听证的、与民众利益相关的项目不交付表决,没有备选方案的项目不交付表决。属于人事任免的表决采用秘密、无记名方式,属于重大项目的表决可采用唱名方式,等等。“行”就是执行决策、决定。我们一定要建立目标、任务、项目、绩效考核等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执行程序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督”就是对前述“议”、“决”、“行”的监督;对遵守、执行党章党规的监督,等等。不少事实表明,纪检组织监督同级党委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做不到纪检组织实行垂直管理的条件下至少也要强调下级纪检组织的监督工作不仅对同级党委负责,更对上级纪检组织负责,既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又对其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二、把造福一方、服从中央和服务全局相结合,严格防止党组织利益“地方化”、“部门化”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属于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竞争的分散型经济,它必然导致各个社会组织和地方的利益凸现,也必然导致各个社会组织和地方贫富不均。作为一个地方或某一个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的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不考虑“造福一方”的问题,这与党历来“做好本职工作”的教导也是不矛盾的。但我们必须牢记党是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不是某一小团体、某一地方的先锋队,绝不能把党的利益地方化、部门化和小团体化。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目前,中央第2页共3页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对不同产业采取的是有保有压。可能有些地方的产业被“保”的多,有些地方的产业则被“压”的多。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