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能力目标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民族节日,体会其不同的意义。解释中外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体会其价值、解释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列举事例,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列举事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资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能够正确对待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确定重点的依据: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世界有许多辉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称于世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关于文化的论述和概念。其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确定难点的依据: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重要性,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些学生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上进行分析,但是要把这种认识内化为一种情感认同,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就成为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所在了。学情分析作为当代高中学生,他们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对外来的文化特别敏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另一个方面,当代学生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相当陌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甚至不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2、活动探究法。3、讨论归纳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选择导课案例、视频、资料,设计探究活动,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几个探究活动,重点完成两个探究活动,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的观念教学辅助手段。2.学生准备。预习课前预习学案,根据教材内容,分组查找世界文化多样性资料,并选定重点发言人。准备发言或参与讨论的讲话要点,发言提纲,提倡学生制作小型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为了生动活泼的进行世界文化多样性这节课的教学,我选用案例导入方式。我选用的是精彩的多媒体音像短片。”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教师提问: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要去旅游?你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此可知,不同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整个世界的文化具有多姿多彩。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几个问题的探讨来更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设计意图: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产生兴趣。(一):民族节日多媒体展示:1、春节前夕,农民工从各地返乡、春节时,贴春联,放烟花等;2、端午节,报粽子,赛龙舟等教师提问:在这些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