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沙一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文献出处“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诸郡多造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A.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答案A从材料信息可知,唐宋时期,出现了纸质衣服,这反映出当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选A项。唐代丝织业缂丝技艺高超,丝织业继续发展,故B项与史实不符;唐宋时期百姓的衣料以麻布为主,且材料并没有体现贫苦百姓的衣着,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D项错误。2.(2018课标Ⅲ)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3.(2019湖南永州一模)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原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答案C据材料“三国时……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可知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原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C项正确。4.(2018山东滨州调研)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答案A据材料中“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可以得出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元政府重视天文学发展,不能据此说明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劳动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专制统治强化的信息,故D项错误。5.(2018福建厦门一模)公元1世纪初,王充在《论衡》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部作品都()A.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B.反对儒家思想神学化趋势C.因切中时弊而被重视D.表达了对社会稳定的期盼答案A“思无邪”即思想纯正,“疾虚妄”意为憎恶虚假荒诞的言论,因此《诗经》和《论衡》都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故选A项。儒家思想神学化开始于西汉,《诗经》由孔子编订,成书于春秋中期,故B项错误;王充的主张没有被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期盼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6.(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答案A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项正确。7.(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摸底)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