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能力: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觉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计算——比较2、课外活动:了解家里的各种分配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帮助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课件一:某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和奖金,并且在分配上实行向效率高、创利多的车间和工人倾斜。近几年来,该公司转为股份公司,职工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还按股份分红。最后有位技术员将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投入该公司入股,获得大额股红收入。教师提问: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并贯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些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媒体显示)1、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多媒体显示)教师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关于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看课本第44页第4段,将此内容做上记号后记忆两遍教师帮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在其他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2)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它同不劳而获和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第三、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用心爱心专心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只能是按劳分配。教师设疑: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平均主义的表现。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都没有劳动热情,都不愿意付出劳动,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个体性因素,是能动性因素。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表明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贫穷。过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哪些分配方式?2、其他分配方式(多媒体显示)展示课件二:某3口之家的家庭2002年7月份的收入共6258元。其中,1人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600元;1人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700元;1人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900元;此外,还有股票交易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另外,他们利用下班时间做夜市收入1200元。教师提问:在该家庭的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多少?其他分配方式收入的是多少?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学生计算、回答后教师小结:该家庭的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是1300元,其他分配方式收入的是6158元。其他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