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备课资料课标考纲解读课程理念对语言表达的要求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应用·拓展〕有这样的表述“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必修课程设计的〔表达与交流〕部分有这样的表述“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8.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在选修课程设计〔语言文字应用〕部分也有相关表述“2、能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从以上新课标对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的相关表述中可以看出在这方面的要求,在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时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在写作应用文时力求准确、简明、得体;在交际时要注意语言的得体。考纲要求2007年高考语文大纲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简明,“简”——“简简单单”。不罗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它是指量上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明”——“明明白白”。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质上的要求,是表达的效果最佳,是表达的明晰度最高。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罗嗦、无条理。“简明”有两方面的要求,简而不明,明而不简,都不是好语言。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连贯”,指意义和结构的贯通,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的关联一致。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考向预测2007年新增的“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注重能力考查”。“鲜明”“生动”这两点的具体表现其实就是“文采”,也就是说它们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即主观试题的解答不单是要求准确,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逻辑与文采。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本考点一般出现在概括,修改病句,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请托拒绝以及致辞演讲稿等需要表明观点态度的题型中,或出现在描绘场景、仿写扩写改写语句的试题中。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和修改病句等题目中均有体现。查看近年高考试卷会发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考查形式已开始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考查难度有所提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句的衔接、句序的排列、词语的排列、用语的场合、用语的对象等。考查的点也很广泛,词、短语、句子都有所涉及,同时又考查语法、语境、材料组织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2008年高考在此考点上命题者将会考虑这样的试题: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命题态度亲切而有善意,真正考查考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既传统又有新意,真正考查语言素养,题量和分值可能有所变动。考生要多关注现实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实用文形式典型例题精析题型一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例题、(2007年全国卷Ⅰ)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5分)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