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也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以及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清新优美、口语化的语言。教学难点: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脉络,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又到了柳絮飘飞的暮春时节。不知不觉,我们又度过了一个的春天。对于我们家乡的春天,你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对家乡春天的感受。)同学们的描述,使我的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景。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去欣赏春天之美。(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感受春天之美。2.扫除文字障碍。(多媒体出示字词图片。学生读,齐读,写生僻字)水涨zhǎng起来散sàn在草丛鸟巢cháo撑chēng伞应yìng和hè酝yùn酿niàng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薄báo烟黄晕yùn抖擞sǒu嘹liáo亮赶趟tàng儿宛wǎn转三、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完成目标一。1.“春”美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认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么朱自清先生认为“春”美在哪些地方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一下。(多媒体显示:朱自清喜欢“春”,因为“春”美在)2.学生可能回答:(1)“春”美在嫩绿的,软绵绵的草。春草是历代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你还知道哪些写春草的诗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写早春刚发芽的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早春的草。“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草。小结:同样是写春草,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笔。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多角度构思。(2)“春”美在万紫千红的花。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3)“春”美在温暖的杨柳风。风的特点:和煦、芳香、悦耳“春风”与林斤澜的《春风》对比阅读,学生能说出二者的不同特点即可。多媒体显示:“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林斤澜《春风》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和林斤澜笔下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呢?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如无数的针扎”。(4)“春”美在细密的春雨。“春雨”与《春夜喜雨》对比阅读:多媒体显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杜甫诗中的春雨和朱自清的“春雨”特点一样吗?都是伴随和风而来,突出春雨的细的特点。杜甫诗中的春雨是无声的,朱自清的“春雨”还是密、亮、绵长的。(5)“春”美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人们。3.小结: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地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板书:——美在景物)四、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完成目标二。1.品味语言:《春》美在什么地方?(边品味语言边指导朗读)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写?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欢的原因。(多媒体显示:我喜欢《春》,因为《春》美在)如:(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