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知识扫描:1.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一是间接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进入国家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二是直接参与决策。2.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机关在决策前,广泛征询民意,集思广益,使公民通过多种方式,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决策的制度。能够使决策既合乎公众的需要和愿望,又切实可行。(2)公示制度:决策机关通过公示板、公示卡、微机触摸屏、公众宣传单、办事指示卡等形式,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公示出来的制度。有利于公众了解决策内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3)专家咨询制度: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专家学者们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和科学预测方法,在决策过程中起到"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4)社会听证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行政处罚事项、重大行政许可事项等的决策,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及其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的制度。有利于决策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有制度保证。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⑵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⑶有助于培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与疑点:重难点:⑴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⑵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疑点:⑴如何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⑵如何理解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情景导入P18页:略设疑:(1)你赞成哪种决策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哪种决策方式?(3)你知道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吗?提示:⑴赞成第二种决策观点。因为第二种决策观点充分发扬了民主,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公民参与了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反映了民意,集中了民智,把决策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的决策才是科学合理的,而第一种决策观点与此相反。⑵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让公民广泛参与决策过程,充分了解民,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代表群众的利益。⑶公民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同时,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在作出决策前,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探究活动:教材第20页略:设疑:(1)你还能举出公民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的方式吗?(2)调查本地政府是如何收集社情民意的。用心爱心专心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决策加以研究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